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100085
2 Research Center for Eco-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085, China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认同。“一带一路”建设是沿线各国开放合作的共同愿景,契合沿线国家和平发展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深化互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外交部与商务部在2015年3月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系统勾勒出“一带一路”路线图,标志着“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根据该路线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海到南太平洋。此外,还将“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之一。
中科院紧密配合这一重大战略构想,结合自身科技创新工作特点,启动了一系列开拓性工作。通过联合院内外相关单位,针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合作需求,积极凝练国际科教合作计划,推进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相关国家科研和学术机构的务实合作,为所在国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其科研和创新能力,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本文以中科院与斯里兰卡有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建“中斯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科教中心”(简称“中斯科教合作中心”)为例,对此进行说明。1 中斯科教合作需求
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东西交通的“十字路口”,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南线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中国和斯里兰卡具有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斯政府是第一个以官方声明形式支持我国倡议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
与大多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一样,斯里兰卡的发展面临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自然灾害频发、科技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对华科技合作需求强烈。例如,斯里兰卡地处南亚次大陆以南,西北隔保克海峡与印度相望,接近赤道,处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流物质和能量交换强烈的地带,是南亚季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海洋气象灾害频仍。该国自身缺乏较成熟的季风气候数值预报系统,使其在海洋气象灾害面前显得非常脆弱,2004年的印度洋海啸至今仍是斯里兰卡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此外,斯里兰卡政府和人民长期以来受不明原因慢性肾病所困扰。该病是在斯里兰卡中部旱区高发的慢性疾病,患者多达40万人,占地区总人口的15%、全国总人口的2%。患者多是30—60岁的男性,患病后逐渐失去劳动能力,治疗费用成为患者家庭和地方卫生机构的沉重负担。自2010年以来,斯里兰卡相关科教机构多次提出与中科院加强科教合作的愿望。2 “中斯科教合作中心”的建设目标和合作重点2.1 建设目标
“中斯科教合作中心”由中科院南海海洋所牵头,联合遥感与数字地球所、生态环境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相关科研和教育机构,与斯里兰卡高等教育部、供排水部及卢胡纳大学等部门和科研机构合作共建,将在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饮用水安全监控技术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和人才培养工作。2.2 合作重点2.2.1 共建斯里兰卡及其周边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系统
(1)目的意义。斯里兰卡及其周边海域是印度洋水汽进入东亚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是亚洲季风爆发的最早区域。由于缺乏比较成熟的季风气候数值预报系统,所以海洋气象灾害对其渔业捕捞、航运安全及居民生活危害巨大。在此区域开展对季风的高频观测,对于确定季风爆发日期及研究其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气候影响意义重大。该区域上层海洋动力与热力结构的变异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反馈给季风环流,对我国季风降水的变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受其影响,我国南方洪涝频仍,导致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损失重大。因此,该区域也是控制我国持续性旱涝灾害的关键区域之一。深入研究该区域海气变异,揭示热带东印度洋海-陆-气相互作用规律及我国异常气候产生的机理,建设海洋气象灾害实时监测与数值预报系统,对于加深对亚洲季风演变及成灾规律的认识,提高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水平、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2)合作内容。根据中斯双方的合作计划,“中斯联合科教中心”将在斯里兰卡及其周边海域建设海洋气象灾害实时监测预报系统,提供多尺度、多分辨率的海气环境快速制图与数据产品服务,精确预报台风路径、风暴潮、潮汐等环境要素,为防灾减灾、渔业捕捞、港口航运等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其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对斯里兰卡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危害。
(3)合作进展及成效。自2011年4月开始,中科院南海海洋所与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在斯近岸海洋观测网络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2014年4月,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斯里兰卡会见了斯时任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科技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拉贾帕克萨总统表示,斯里兰卡愿同中国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期待中方帮助斯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立联合科研与教育基地,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联合培养人才。随后,在卢胡纳大学,白春礼院长见证了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和卢胡纳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的签署。2014年9月,在习近平主席与斯里兰卡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的共同见证下,白春礼院长与斯里兰卡高教部部长迪萨纳亚克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建中斯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科教中心的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支持中科院相关研究所与斯里兰卡相关部门机构开展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生态保护和安全供水等领域的合作。
目前,中科院科研人员开发的“斯里兰卡周边海洋气象实时监测与数值预报系统”已经以授权客户端和公共网站的方式提供给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系统采集的实时观测和预报信息由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向渔民渔政、港口航运等部门及时发布。据斯里兰卡卢胡纳大学反馈,2014年10月,强热带气旋风暴“哈德哈德(Hudhud)”登陆斯里兰卡期间,斯里兰卡周边海洋气象数值预报系统及时为渔政、航运和港口等部门提供预报信息,极大地减少了财产损失,成为科技合作造福民生的范例,大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美誉度(据报道,2014年10月“哈德哈德”登陆印度时,共造成68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10亿美元)。2.2.2 共建斯里兰卡安全饮用水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心
(1)目的意义。斯里兰卡中部旱区不明原因慢性肾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探明。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开展的前期研究,该地区主要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水硬度高(600—1000mg/L),且含有高浓度的氟和一定浓度的农药、除草剂(如草甘膦)与化肥污染物。地下水硬度和其中农药等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可能是导致不明原因慢性肾病发生的原因。
为此,斯里兰卡历届政府对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十分重视。而我国通过深入开展科技合作,帮助斯里兰卡解决这一难题,既可提升该国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也可促进我国水处理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走出去”发展,体现中国奉行的“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基于这一认识,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遥感与数字地球所、重庆研究院等单位在“中斯科教合作中心”框架下积极开展水安全保障科技合作。
(2)合作共识。2014年8月,应斯里兰卡国家供排水委员会的邀请,中科院代表团与斯国专家一同深入斯里兰卡中部旱区考察,与不明原因慢性肾病患者进行座谈,详细了解该地区的供水状况,达成初步合作共识。
2015年3月,在习近平主席和斯里兰卡新任总统西里塞纳的共同见证下,白春礼院长与斯里兰卡城市发展与供排水部部长哈奇姆在北京共同签署了《中科院与斯里兰卡城市发展与供排水部合作谅解备忘录》。
(3)合作内容。根据上述合作备忘录,中斯双方将在斯里兰卡中部旱区共建安全饮用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该中心将作为“中斯科教合作中心”的分中心,开展合作研究、人才培养、设备研发、技术示范等形式的合作,具体包括以下合作内容:
①与斯里兰卡供排水理事会联合开展斯国水质与水资源调查研究,为其制定全国供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②依托斯里兰卡旱区相关自来水厂和佩拉德尼亚大学,分别建设“水技术分析与示范中心”(康提自来水厂)和“水技术科教中心”(佩拉德尼亚大学)两个子中心。
③依托“水技术分析与示范中心”,开发适于斯里兰卡分散式与集中式村落的安全供水技术与成套设备、雨水收集净化技术与设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设备。2.2.3 联合培养科技人才
通过中科院(CAS)与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共同设立的CAS-TWAS院长奖学金、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科学院大学奖学金等资助计划,中科院向斯里兰卡提供研究生奖学金,资助斯里兰卡青年学生来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斯培养本国科技发展所需的高层次科技人才。与此同时,中科院依托“中斯科教合作中心”、“CAS-TWAS水与环境卓越中心”等平台,面向斯里兰卡技术人员,举办水环境与水安全技术培训班,帮助斯方人员提高专业实用技能。3 思考与建议
“一带一路”建设,是需要沿线各国各方合作、协同推进的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商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其中,科教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但如何将科教合作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地发挥科教合作的独特作用是我们必须深思的课题。结合中科院与斯里兰卡相关机构合作的经验,建议如下。3.1 以沿线各国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创新科教互惠合作模式
如前所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具有科教基础尤为薄弱、科教人才匮乏和创新能力不足等特点,但各国与我国的合作诉求和需求又不尽相同,以对方的实际需求为切入点是使双方科教合作进入务实阶段的第一步,也是保证后续合作惠及双方的关键一步。为此,建议现阶段科教合作将气象灾害预报、地质灾害预警、生态环境保护、节水和净水技术、粮食增产、资源开发等重大民生科技作为重点优先合作领域。3.2 以能力建设为长期着眼点,帮助合作对象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科技和经济实力居于优势地位,应以合作对象国能力建设为长期着眼点,帮助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此,建议通过专项科教基金或科教援助的形式,有重点地帮助沿线国家建设科研基础设施,与合作对象国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科教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该国发展急需或有特色的项目合作研究;通过学术访问、人才培训、留学生派遣等多种方式,促进其科技人力资源建设,帮助合作对象国培养科技人才。3.3 尊重和借重国际组织或区域性组织,争取最大限度支持
建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科教合作的过程中,尊重现有国际组织或区域性组织在合作对象国的作用并积极吸收借鉴其在当地开展科教合作的经验,必要时可与其共同开展互惠合作,借助其已有的平台优势,共同研讨和遴选合作对象区域急需的或有特色的合作研究计划。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新华社, [2015-03-28]. http://news.xinhuanet.com/finance/2015-03/28/c1114793986.htm |
Cited By in Cnki |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 新华社科伦坡,2014 年9 月16 日电.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9/17/c_1112507241.htm |
Cited By in Cn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