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已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前列,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甚至是“领跑者”转变。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中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水平大幅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显著进步。截至 2015 年底,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 110.9 万件和 159.7 万件,位居世界第一,堪称知识产权大国[1]。然而我国距离知识产权强国仍有差距,2005—2009 年,在有效 PCT① (专利合作条约)专利中,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占 32.2%、20.4% 和 11.3%,中国仅占 2.5%[2]。2014 年中国的专利技术应用商品化率约为 20%,仅是美国、欧盟的一半;专利密集型产业产值占 GDP 总量的27%,美、欧均已接近 40%[3]。此外,我国知识产权还存在创造能力不足、保护程度与社会期待有差距等问题。
2015年 1 月 4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国务院于 2015 年 12 月发布《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知识产权强国”战略,以主动姿态谋求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转型发展。笔者认为,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要从被动转向主动,必须采取弯道超车的策略,即不能再走欧美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的老路,而是要顺应全球新经济的发展要求,探索中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具体而言,中国知识产权要实现弯道超车,需要重点推进以创业为主的知识产权创造与经营、以全球化众包为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以跨国技术并购为途径的知识产权国际化三方面工作。
①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申请人通过PCT申请多国专利
1 知识产权与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是新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大量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与创新创业活动密不可分。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要将创新创业对知识产权的促进作用摆在首位。
1.1 知识产权与创业知识产权是技术商业价值的一种法律形式,它能够保障技术创新者通过所拥有的技术商业价值来获取收益的基本权益。技术创新实质上是一项新技术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成功实现这一过程的最有效方式是创业。因此大量新兴技术的知识产权都是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
相对于知识产权的产生而言,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它也抬高了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门槛。因此,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不仅仅要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满足技术领域国际交往的需要,更应该重视通过创业产生更多的知识产权,要把其作为实施弯道超车,实现知识产权强国目标的首要举措。
1.2 知识产权与专业化众创空间通过知识产权共享的方式实施开放式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一个潮流。在IT和互联网界已有大量开源的成功案例,如 IBM 在 20 世纪 80 年代采取了开放相应技术标准的策略,使得大量的 PC 兼容机厂商蓬勃兴起,引爆了个人电脑市场。美国特斯拉公司于 2014 年分享了公司拥有的所有技术专利,以期加快推动电动汽车技术的广泛应用与进步。中国的海尔集团、TCL 集团、大唐电信等行业龙头企业纷纷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向创客和创业团队开放产品源代码、专利等技术创新成果,整合创新链、供应链、产品链、服务链等各环节要素资源为创业者提供服务。这种通过采取开放式创新战略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的方式,一方面充分激发了内部员工的创业热情,同时也吸引了大量外部创客参与企业产品创新和产业链协作,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也必然会产生出更多的知识产权。大企业专业化众创空间作为创业者的平台,其核心在于通过知识产权的共享,创造出更多的知识产权,进而引来更多的外部天使、创投的青睐,获得大企业自有资金之外的大量资金注入。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开放式创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关联性,国务院办公厅于 2016 年 2 月出台《关于加快众创空间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科技部也将于近期公布首批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
2 知识产权与众包研发新经济背景下,以众包②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模式正在改变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规则,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必须面对众包研发的新趋势。
2.1 众包正在成为技术研发、转移和应用的新方式基于互联网带来的扁平世界,众包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创造全新的资源组织方式,其中的研发创意众包是目前已经出现的众包模式中最具代表性、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正在深刻改变研发创新的模式,促使研发创新组织方式从外包向众包转变。众包模式凭借其自由性、开放性和融合性正在影响企业的研发行为和商业模式,使原有的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半开放创新模式深化到基于众包的完全开放创新模式,使研发创新组织机制由过去的企业垂直组织间的合作演变成创新生态网络。
② 众包指的是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网络的做法
众包研发不仅意味着新的研发模式,更代表新的人力、知识利用模式,这必将引发企业、产业组织结构的深刻变化,将成为“互联网+”研发的重要发展方向。众包研发创新服务,指通过互联网有效聚集、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资源,为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众包研发创新提供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在过去的 10 年当中,Innocentive、Ninesigma、Freelancer、Yourencore、猪八戒网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众包研发平台服务商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崛起,聚集了全球大量的专家、机构和企业资源,涉及包括通讯、IT、制造、能源、医疗、化工和艺术等多个行业,形成了丰富的资源池。众包研发平台将成为链接全球高端研发资源的新枢纽。
2.2 众包研发对知识产权的创造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众包研发的发展必然影响到与知识产权相关的系列制度创新,主要体现为三点。
(1)众包研发使得研发创新更加全球化,迫使知识产权制度建设需要新的全球视野。在众包模式下,科研团队、科学家等创新主体通过无国界的互联网发现需求、接收挑战、开展研究,研究成果也在全球范围内交易和应用。如海尔集团在帝樽和天樽系列空调的研发过程中,前期通过互联网平台与数十万用户实时互动,提取用户对产品的共性需求,然后利用众包平台对接了全球超过 100 万个领域专家和上千家全球一流的研发机构,产品推出后便广受市场好评。众包模式下知识产权产生的全球化向按国别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的现有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众包研发平台也需要站在全球视野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服务。
(2)众包研发使得知识产权的产生和确认更加复杂化,需要更专业化的服务。由于众包通过互联网平台组织全球资源研发创新,相对于传统的知识产权管理而言,众包下的知识产权管理需求更加复杂和多维,因此需要理解众包模式的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全新的知识产权管理方法,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执法。部分众包研发平台已经开始尝试通过与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商的合作,加强对众包中原创知识产权的保护。比如猪八戒网 2015 年 12月向中国最大的知识产权交流社区思博网战略投资 4 000万元,购得思博网旗下专利电商平台“快智慧”,成立“八戒知识产权平台”,从而实现了从商标、版权到专利服务的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
(3)众包中知识产权开始从专有走向分享。以往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的重点在于如何保护知识产权,使拥有者能够获得相应的收益。而在众包研发、开放式创新的大环境下,知识产权分享的价值日益凸显。因此,众包模式下由多人参与创造的知识产权如何进行运用、管理与保护维权,将是未来知识产权制度创新的核心问题之一。
3 跨国技术并购当前世界经济已迈入创新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的国际化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跨国技术并购日益成为企业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3.1 跨国技术并购趋势(1)跨国技术并购成为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主要依靠技术引进获得国外先进技术,但受技术封锁等制约,多数企业陷入技术“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而通过跨国并购获得先进技术可以打破技术壁垒,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步伐正在加快,而且并购的区域越来越广,标的越来越大。20 世纪 90 年代,全球 90% 以上的跨国技术并购发生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进入 21 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在跨国技术并购领域发展迅速,特别是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比例大幅提高,并向全球范围延伸。Dealogic 数据显示,2016 年第一季度中国已公告的外向并购总额达 922 亿美元,成为全球跨境并购中的最大收购国。据不完全统计,2016 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案达 401例,总额为 1 353 亿美元,超过 2015 年全年,刷新了历史纪录[4]。2016 年 1 月,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 35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230 亿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 100% 股权,并获得了其品牌和市场;2016 年 2月,中国化工集团又斥资 428 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获得一批专利和品牌使用权;东方海洋公司以 6 501.6 万美元收购了美国体外诊断公司 Avioq 100% 的股权,获得了相关专利和品牌使用权。这些海外并购案的一大共同特点是非常看重知识产权,无论是专利还是品牌,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关注点。可见企业并购已经从原先的买设备、买市场转向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这是建设知识产权强企的大势所趋。
(2)民营中小企业成为跨国技术并购的重要主体。民营中小企业依托其机制灵活、互补性强等优势,逐步成为跨国技术并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2009—2013 年,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并购总额累计增长 6 倍多,平均增长率超过 30%,2014 年民营中小企业并购数量是国有企业的 2 倍多。
(3)跨国技术并购行业逐渐从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转移。21 世纪以前,资源开发、房地产、金融、有色金属、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一直是跨国技术并购比较集中的行业。但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跨国技术并购逐步向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等新兴行业转移。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由原来目标——产能过剩的能源、矿产、化工等领域转向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以及金融业和先进制造业。
3.2 跨国技术并购案例宁波菲仕电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仕”)是由中国自然人与世界顶级设备制造商意大利菲仕运动控制企业集团共同成立的中外合资公司,专业从事伺服电机与伺服驱动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为工控领域厂商提供个性化的伺服系统解决方案。为获得世界领先的伺服系统技术,菲仕以股权购买的形式并购了母公司意大利菲仕运动控制企业集团,在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围绕中国市场需求,不仅实现了伺服系统技术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还使菲仕公司的估值从 1 000万欧元增长至 10 亿人民币,成为伺服行业的“隐形冠军”,一举占据中国大功率伺服市场中的绝对领先地位。菲仕公司并购母公司的案例,是以“中国企业家+国外科学家”“中国新兴市场+国外技术产业”“中国产业资本+国外产业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及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典型。
3.3 跨国技术并购是“十三五”知识产权国际化的重点“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也是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冲刺阶段,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国际化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随着全球投资自由化与便利化进一步提高、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通过跨国并购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的方式逐步成为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为实现中国知识产权弯道超车的目标,就要大力开展跨国技术并购等新模式,特别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跨国技术并购更要成为“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的重点。
[1] | 国家知识产权局. 2015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2016-7-1]. http://www.sipo.gov.cn/twzb/2015zscqfzzkfbh/ |
[2] | 科技部火炬中心.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2016-7-1]. http://www.innofund.gvv.cn/kjb |
[3] | 中国知识产权局. 中国距离"知识产权强国"还有多远?[2016-7-2]. http://www.sipo.gov.cn/ztzl/qtzt/zscqqgjs/mtkd/201512/t20151223_1220717.html |
[4] | 中国知识产权网. 中国企业进入"海淘"知识产权时代.[2016-7-2]. http://www.cnipr.com/yysw/zscqzlygl/201607/t20160729_198138.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