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迅速发展,世界进入创新型发展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正成为国际现代企业最重要和最主要的资产,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对知识产权资产科学管理,是企业适应新时代的迫切需要。就我国而言,正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但目前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环节薄弱问题凸显。
1 知识产权资产概念与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涵义截至目前,国内外对知识产权资产尚无统一的概念界定,目前学界、企业界存在混同模糊使用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资产等概念情形,应该说,在特定语境下,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资产等概念可以等同使用,但并非相同概念。
对知识产权概念这里不做解析,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做必要分析,以厘清本文要探讨的知识产权资产问题概念所指。分析无形资产概念,首先来看无形财产权。德国学者科拉率先(1875 年)提出,无形财产权是“知识产权”(IntellectuaI Property Rights)别称,以区别于有形财产权。我国迄今的实践,是将知识产权纳入无形资产管理的范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的界定,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对无形资产的界定,则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显然,无形资产的范围,宽于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的资产”为会计术语中“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财产投入到运营中即成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即由知识产权构成的资产。法律上,知识产权界定了企业作为知识产权权利人主体的财产权利,企业财务报表上、会计意义上,知识产权归属“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即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分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企业拥有的、为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知识产权资产,作为企业的资产,同样具备这一属性。由此,所谓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就是企业对其生产经营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进行资产管理和资产开发而形成的新型资产形式。
本文认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是指企业对其知识产权资产的全面、科学、专业化管理,属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总范畴,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资产管理的交叉领域。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中,更专业化、深入化、全面化、最大化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价值的管理部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更高管理层次,具有更深入化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可以说,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级阶段。
应该指出的是,不能把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问题,等同于一般意义上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如知识产权开发申报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等。目前,国内有学者虽然撰文发表主题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问题”相关文章,但所探讨内容实际并非上述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问题。
2 当今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及其管理地位作用分析 2.1 知识产权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资产知识经济是创新型经济,国内有学者研究提出“知识产权经济”。应该说,知识经济或者创新型经济,其核心就是以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营为纽带和内容的经济,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熊比特早在 1912年就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熊比特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包括五种情况:(1)引入一种新产品;(2)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获得一种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供应来源;(5)实现一种新的工业组织形式。显然,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创新要素在上述五种情况中,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应该说自熊比特提出创新理论时起,世界范围创新型经济即不断加速发展。国际诸多研究表明,20 世纪末,许多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资产价值,就早已经超过其传统意义上的资产价值。在今天全球科技经济与市场一体化、知识经济、创新型经济发展时代,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无疑已成为企业最重要资产。
2.2 知识产权资产是企业的战略资源战略资源是指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在当今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的创新型发展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更具战略性。竞争优势,也就是竞争优势能力。在传统的产业经济学中,“独占地位可以带来超额利润”成为一个公认的基本定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开创者波特(Michael E.Porter)由此角度,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著名的“五力”分析架构,但波特认为企业竞争的基本原则就是想办法维持独占地位。从战略资源理论研究以及从国际上现代企业多年实践来看,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要素,其主要特征可归结为(1)稀缺性;(2)有价值;(3)不可替代;(4)难于模仿。企业资产中的知识产权资产,源于知识产权特性,与竞争优势的资源特性天然吻合,天然完全具备这些特性,因此,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和资产。
2.3 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全面科学开展,将推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升级,支撑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与企业资产管理的交叉,将促使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和知识产权管理量化,以及使企业传统意义的知识产权管理方式方法转型升级,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高级阶段。作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更深化的管理层次、管理内容,将会使过去抽象、被动服务型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转变为量化、主动型管理。可以说,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全面、深入开展,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资产管理,都将产生很大的直接推动,最终,支撑和推动企业依靠创新发展、转型升级。
2.4 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和运营是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向纵深发展的战略方向,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一个基础性、关键性具体环节目前在我国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运用诸方面中,知识产权运用尤为薄弱、尤为关键、亟待提升。“创造、管理、保护”,是“成本投入”方面;“运用”和实现价值,则是“产出”和“收获”方面。虽然我国已经成为知识产权数量大国,但是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的管理运营的低水平约束,尚未形成“投入”与“产出”合理高效的闭环,或者说很有效的正循环。从宏观管理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循环。我国的知识产权客观发展态势来看,以专利为例,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已连续 5 年为全球第一,成为知识产权数量大国。然而,在快速增长的知识产权数量背后,知识产权的质量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特别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营、运用上,总体尚处于较低水平,其很大程度上由于知识产权的管理运营处于较低水平的约束。
企业是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的主体,自主创新核心主动力和主体,因此也是推进知识产权运用的主力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也逐步建立和发展,但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处于起步阶段,尚未进入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这一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高级阶段。只有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以我国市场主力军企业的力量,以资产化运营之力,按照生产、流通、运营等市场规律,全面、深入、日常化推进知识产权运营、运用,进而整体上大大推进知识产权商品化、资本化、产业化。因此,企业知识产权资产运营是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向纵深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过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关键性的具体环节。
3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发展主要问题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十分初步和薄弱,绝大多数企业尚未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企业资产中主要反映有形资产,知识产权资产化严重不足,企业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在资产中的占比严重偏低,知识产权资产化程度更是低下。
3.1 企业自身方面问题(1)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缺乏应有认识。企业在自身制度及日常管理上,尚未形成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全面、科学、专业理念和指导思想,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战略中缺乏应有位置。
(2)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配套财务制度缺乏。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纳入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存在障碍和困难。虽然我国目前现行会计准则中,规定有对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将知识产权纳入到无形资产范围,但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部分要求,一项资产从实际操作上成为会计意义上的无形资产,需要满足两点,一是能带来经济利益,二是其成本能准确地计量,但并没有对知识产权资产的单项进行具体规定,因此实践中缺乏操作性。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其价值有不确定性,导致其预期收益具有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其市场价值会发生因应性变化,致使难以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其实际价值的不断变化,会给企业的财务操作带来困难;企业通过资产评估等确认其价值,只将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纳入财务管理,不进行如一般资产那样的资产管理和运营,财务操作也存在困难。
(3)企业缺乏将知识产权资产纳入财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有企业还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的顾虑。目前企业若将价值评估不准确的知识产权资产纳入财务管理,存在一定风险。我国国内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价值评估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评估和价值确定,也涉及费用支出等,而高额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费用支出,对于企业是一项新的巨额成本。以目前我国财务相关规定要求,如果将知识产权资产列入企业总资产而加以财务管理,会产生后续评估、摊销等,实际操作中存在困难。国有企业还存在知识产权纳入资产后,顾虑因其不确定性、操作复杂性,难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4)企业缺乏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其工作涉及技术知识、知识产权法律知识、企业管理知识、资产管理知识等内容。
(5)企业不重视对知识产权资产的评估。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评估的可操作性欠缺,且在增加企业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并不能合理地创造收益,还伴随着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和障碍,加之没有对知识产权评估的强制性要求,因此缺乏主动评估的积极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虽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披露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现实情况却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极少有公司完全合理地开展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评估工作,大多只是在按照国家规定必须评估时才开展该项工作,评估的主动性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是为了解决企业运营资金不足问题,加之企业尚未建立起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此外,我国现行的资本市场不完善,有企业甚至通过有意漏评以操作股价,在资本市场获利。
3.2 相关政策法规缺位与滞后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和运营发展尚缺乏全面、完善、系统化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支撑。应该说,上述企业在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上的问题,究其根源,很大程度是源于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缺位与滞后。比如,上述最直接影响企业难以将知识产权资产纳入现有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准则,其相关政策法规缺位与滞后,包括多方面,涉及多个领域,如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科技、金融、财税等领域。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资产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但是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立法滞后,其中适应其要求的法律法规缺乏,没有相关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方面的法律规范来调整该类资产关系、规范其运行,使得企业对该项资产的监管与经营欠缺必要的依据。同时,现有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较低,立法技术较为粗糙。
3.3 技术性障碍技术性障碍包括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和知识产权资产价值不稳定性,这是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技术性、瓶颈性障碍。首先是知识产权资产评估问题,知识产权资产价值难以科学准确评估,是一个突出的技术性障碍。其次,知识产权资产本身质量及其价值都存在很大不稳定性,都会对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的开展产生较大影响。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知识产权资产本身特性所导致,如,知识产权资产的收益效果不明显,较难准确判定资产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具体联系;知识产权资产流动性差,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评估难,买方不足,处置变现的可操作性差,大大差于实物资产,对法律保护依赖性高,等等;另一方面,则由于目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总体上质量尚较低。
3.4 市场发育不足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而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活跃程度虽然比之传统资产市场一样存在活跃程度低的问题,但比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活跃程度要高得多。上述知识产权资产流动性差,知识产权资产价值评估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互为影响,互为因果,形成负循环,则更加导致实践中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流动性差,即其处置变现的可操作性差,进而影响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和运营。
3.5 专业中介服务缺乏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需要相应中介专业服务支持,我国目前缺乏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专业人才,加上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发育不足,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尚未全面活跃开展,反过来又对造成对中介专业服务需求量小,未形成可支撑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的高素质中介专业服务体系,从而企业在需要中介专业服务时,又得不到有效服务。
3.6 相关理论创新支持不足应该说,企业自身方面问题、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缺位与滞后、技术性障碍等,具体实践中缺乏相应新理论支持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如有关知识产权资产会计化问题,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就缺乏对知识产权资产的单项管理。尽管有学者研究提出,在会计领域直接以知识产权取代“无形资产”,但即便是在理论界,都还未形成共识,直接影响我国知识产权资产会计政策创新制定。目前,我国对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会计学、无形资产学、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理论创新研究不足,不足以支撑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制定,不足以有效支撑指导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实践。
4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发展若干对策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应各方面综合创新发展和不断改善。
4.1 全面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提升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工作在我国知识产权工作、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把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环节工作,作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作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的重要内容,进行战略性部署。
4.2 营造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良好政策法规支持环境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实施指导性、促进性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推动我国企业加强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包括:(1)研究制定完善有关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法律规范,包括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科技、金融、财税等诸多领域。(2)制定完善知识产权资产管理法律规范各项配套制度和措施,特别是完善与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相关的财务会计准则、操作办法。如,完善有关知识产权资产的会计计量准则,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实际可操作性,使企业将更多的知识产权资产纳入财务核算体系;在制定有关知识产权资产的会计核算规则时,向创新倾斜,将会计核算过程中不利于创新的因素剔除;完善各种关于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的规定和配套制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资本作用的发挥;完善和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使其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发挥应有的作用。(3)探索和出台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财税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积极性。(4)研究制定规范促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知识产权资产运营的制度规范等。(5)研究制定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标准,并纳入我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体系。(6)加强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的信息披露。目前我国有关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信息披露要求,尚缺乏规范性、约束性。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做法,如日本的知识产权资产报告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企业与政府支出项目的知识产权资产定期报告制度、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信息定期披露制度等,制定完善上市企业知识产权资产信息披露的配套体系,并逐步探讨将有效的知识产权资产信息披露制度向非上市公司,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推广。加强对知识产权资产信息披露的监督与核查工作。(7)探索开展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试点。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开展和推动,现阶段需要政府引导政策措施,可以通过试点,培育一批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卓有成效的企业。
4.3 创新发展我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科学化、专业化体系,加快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升级,加强企业优质知识产权资产开发和形成引导企业逐步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的制度、机制、体系,开展全面科学的企业知识产权资产日常管理运营。引导企业确立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目标,引导企业从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创造、价值提取和价值实现全过程,全面进行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制度的体系化建设。企业应在实践中创新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合理模式和有效具体办法,逐渐摸索出一套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制度。通过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全面化、专业化开展,加快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升级。
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质量,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优质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管理力度,不断开发形成企业优质知识产权资产。
4.4 营造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市场及专业服务支持环境,克服瓶颈障碍(1)加快我国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培育建设,支持促进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信用服务发展,支持适应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知识产权+金融”的融合发展。(2)结合目前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探索依托互联网平台技术、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等,研究制定统一、科学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具有可操作性新技术标准,就如互联网金融创新建立发展区别于传统金融中客户评价的新的技术标准,研究发展评价软件,建设相关知识产权大数据,有效解决知识产权资产的价值评估中的现存问题,克服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技术性瓶颈障碍。(3)培育知识产权评估专业服务机构和相应专业服务人才队伍,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提供有力服务支撑。
4.5 加强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创新,以支撑实践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适应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实践需要,开展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包括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学、无形资产学、知识产权资产管理理论创新研究,形成适应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理论、新方法体系,以有效支撑实践。如,会计学学科本身,就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形成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包括知识产权资产会计客观实践需要的理论及实务操作科学方法,这样政府财政部门制定相应会计准则就有了科学化依据,企业在知识产权资产运营实践中建立相关制度及实际操作也有了依据。应该说,过去我国在市场经济许多方面,在理论、管理实践上,向西方发达国家虚心学习,我们做学习者、跟随者,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其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呈现出西方发达国家也未有现成理论方法解决的诸多新问题,如,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目前美国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不足也较严重,美国在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运营理论及实践也同样需要创新。我国可结合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需要,率先研究,不必亦步亦趋,做先行探索者。
[1] | 彭茂祥. 我国知识产权公共政策体系的构建. 知识产权 , 2006 (5) : 17–23. |
[2] | 彭茂祥, 李荣昌, 李劼, 等. 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问题研究报告. 北京:国家知识产权局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问题研究课题组 , 2014 . |
[3] | 曾志华, 彭茂祥, 主编. 全球专利创新研究报告.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 2015 . |
[4] | 彭茂祥, 冀小强, 李隽春, 等. 基于专利信息世界主要国家技术创新活动研究报告. 北京: 国家知识产权局基于专利信息世界主要国家技术创新活动研究课题组, 2015. |
[5] | 冯承中, 孙丽杨. 我国《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起草制定与企业专利工作发展——《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起草人彭茂祥访谈录. 电子知识产权 , 2001 (9) : 4–9. |
[6] | 王岩. 知识产权资产——从法律到经济的枢纽概念. 知识产权 , 2013 (7) : 3–8. |
[7] | 黄贤涛, 王文心.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能力. 电子知识产权 , 2013 (s1) : 22–23. |
[8] | Wernerfelt B. Aresource 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84, 5 (2) : 171–180. DOI:10.1002/(ISSN)1097-0266 |
[9] | Baum J A C, Dobbin F.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 1991, 17 (1) : 99–120. DOI:10.1177/014920639101700108 |
[10] | |
[11] | 董涛. 我国推行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问题研究. 当代经济科学 , 2008, 30 (3) : 77–85. |
[12] | 徐皝. 中国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问题.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10 (2) : 79–84. |
[13] | 安小米. 电子文件资产管理:概念、动议与原则. 档案学研究 , 2010 (3) : 17–21. |
[14] | 范伟红. 司法会计视角下的公司法人格否认研究.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 2013 (2) : 37–45. |
[15] | 黄申. 资产概念之法学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 , 2006, 21 (1) : 55–58. |
[16] | 丁弘. 企业知识产权审计风险及应对策略. 当代会计 , 2014 (4) : 39–40. |
[17] | 卢海君, 王飞. "走出去"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2) : 40–46. |
[18] | 刘连志. 创新型企业发展刍议.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 2010 (3) : 83–84. |
[19] | 唐恒, 朱宇, 金玉成, 等.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控制. 企业管理 , 2007, 17 (10) : 74–76. |
[20] | Jirman P, Matouek I. Application of the TRIZ method for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novations in glass process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Glass-The Challenge for the 21st Century-9th ESG Conference with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CG, June 22 , 2008 : 523–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