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合理格局与决策支持示范应用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Applic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Rational Layout and Decision Support for Chinese New-Typ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推荐单位: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完成单位: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成果简介
该项目揭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四阶段规律和新金字塔型配置定律,提出了我国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科学组织方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合理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合理格局,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差异化发展模式,系统研制了5项新型城镇化发展决策支持的关键技术,并在典型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实践中成功示范应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示范应用成效。该项目出版专著10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开发计算机软件1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2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9项、二等奖2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同领域研究的领先水平,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家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作出了系统性的重大贡献。
![]() |
城镇化发展的四阶段性规律图 |
![]() |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图 |
![]() |
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分区格局图 |
该项目研究成果引导国家投资近60亿元,获得示范经济效益约185亿元。这些研究和决策咨询成果在国家制定《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等有关规划和政策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决策咨询作用,对指导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相关成果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专项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和影响。
团队成员![]() |
方创琳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新金字塔型配置定律和城市发展空间格局优化的科学组织方案,系统研制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决策支持关键技术 |
![]() |
陆大道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揭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合理进程,提出了城镇化发展速度保持在0.8—1.0个百分点的科学论点 |
![]() |
刘彦随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揭示了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地域分异格局和“四化”同步发展格局,研制了农村“空心村”智能化识别技术并在典型地区示范应用 |
![]() |
刘毅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提出了沿海地区基于公平均衡理论的由城到乡、城乡融合与农村社区化的城乡现代化发展模式 |
![]() |
樊杰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模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预警技术方法 |
![]() |
金凤君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提出了东北地区基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农村渐进城镇化发展模式 |
![]() |
刘卫东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为:提出了“一带一路”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开放共享模式 |
![]() |
毛汉英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差异化发展模式 |
![]() |
陈田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行政区划调整措施 |
![]() |
张文忠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 主要贡献: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推行城市转型和城镇化发展的特殊路径 |
![]() |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组织格局图 |
![]() |
中国新金字塔型城市空间配置格局图 |
![]() |
中国城镇产业布局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软件链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