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环江县科技扶贫研究与示范
Research and Demonstration on Alleviates Poverty Through Sciences and Technologies in Huanjiang Maonan Autonomous Coun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合作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扶贫办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科技局
成果简介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广西环江县科技扶贫研究与示范研究团队针对我国西南喀斯特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缺乏及经济落后等问题,依托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在广西环江县开展生态移民-异地扶贫、岩溶山区植被复合经营和特色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研究与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建立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研究平台与国内领先的喀斯特生态恢复研究团队,相关成果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等高度评价,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区扶贫开发工作和石漠化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 |
曾馥平及团队下基层开展技术指导 |
![]() |
移民迁入示范区 |
环江县肯福移民异地安置扶贫开发模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40万生态移民提供了重要借鉴,该模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肯福”模式。针对脆弱岩溶环境开展的“林下种草与发展肉牛”生态恢复治理模式,被国家发改委作为喀斯特山区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石漠化治理的典型样板。通过积极发展特色生态产业,近3年创总产值达34 740万元,示范区农民人均收入从1993年的不足300元,提高至目前8 000余元。相关成果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国务院扶贫办、中国科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联合主办曾馥平同志扶贫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 |
曾馥平同志先进事迹主题情景报告会 |
![]() |
移民迁出示范区 |
![]() | 曾馥平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从事科技扶贫工作20余年,制定了环江县生态移民、异地扶贫开发规划,为环江县石漠化治理和扶贫产业发展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 ![]() | 王克林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揭示人类干扰下喀斯特区域生态退化原因,提出了贫困区域适应性生态修复模式。 |
![]() | 苏以荣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参与生态移民规划,研发土壤质量恢复与作物营养调控技术。 | ![]() | 宋同清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研发植被复合经营和生态衍生产业培育技术。 |
![]() | 张浩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参与岩溶生态环境治理与生态产业培育。 | ![]() | 陈洪松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研发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水土资源科学利用技术。 |
![]() | 彭晚霞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参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可持续产业培育。 | ![]() | 杜虎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参与植被复合经营技术与模式研发。 |
![]() | 曾昭霞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参与草食畜牧业种养技术研发。 | ![]() | 何寻阳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主要贡献:研发喀斯特地区适生中草药及高值经济林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