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成果简介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团队围绕中国科学院重大战略部署和川、渝、藏的重大科技需求,以“三个面向”为引领,以重大产出为导向,有效整合创新资源、促进院地协同发展,在成都分院新园区创新发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探索积累了管理经验,培养集聚了务实创新的核心团队。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中国科学院为川、渝、藏企业新增销售收入211亿元,直接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中国科学院项目经费1.18亿元,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
![]() |
中国科学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十三五”全面科技合作协议 |
![]() |
中国科学院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签署“十三五”科技合作协议 |
新园区创新发展建设实现历史性重大突破
抢抓机遇,以重大项目实施与平台建设为切入点,精准谋划、成功推动成都分院入驻成都科学城,为基地型分院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并编制《成都分院创新发展2025规划纲要》,加大力度引进中国科学院创新资源集聚发展。
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成都分院受院委托担任“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建设法人。推动院层面与四川省成立领导小组及建立定期会商工作机制,争取四川省配套建设资金约3亿元,探索协同管理模式。近期又推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子午工程二期”核心站点落地稻城,为科学发现及四川藏区科技旅游做出重大贡献。
![]() |
中国科学院与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签署“十三五”科技合作战略协议 |
构建完善科技服务网络管理体系
以中国科学院成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核心,在川、渝、藏着力打造科技服务网络体系。同时,将共建转化医学研究医院、成都磨子桥双创基地等都纳入到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并积极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影响力区域科技合作组织者
助推中国科学院与四川、重庆、西藏全面开启“十三五”科技合作新局面。
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者
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三重大”产出为导向,抓大放小,促成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重大突破。同时,结合院地有关政策,加大“三权改革”力度,促进系统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实施细则出台。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组织约80个院属单位的1 250余个项目落地转化,为企业实现新增销售收入约820亿元。
![]() |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听取“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进展汇报 |
科技扶贫攻坚践行者
积极探索科技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分院系统各单位对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8个贫困村274户进行捆绑帮扶,遴选杂交构树、石斛等5项科技成果落地,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从“输血”扶贫变成“造血”扶贫。
![]() |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为中国科学院四川转化医学研究医院揭牌 |
合作成效显著获肯定
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6年度成都市“成果转化奖”、国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十二五”先进集体、四川省委省政府“ 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集体”,重庆高交会组展工作获重庆市优秀组织奖、特别贡献奖,绵阳科博会组展工作获四川省政府表彰。
![]() |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
![]() |
系统构建科技服务网络体系 |
成都分院科技合作处是推进中国科学院与川、渝、藏科技合作的核心团队。在院和分院正确领导下,在系统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团队活跃在巴山蜀水、西藏高原,不畏艰难、团结拼搏、昂扬向上,锤炼了务实创新的团队精神,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合作成效,赢得了院地干部群众的信赖、肯定与好评。同时,我们坚持“以信念引领科研、党建促进创新”,坚守在国民经济主战场,冲锋在成果转化第一线,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