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春礼院士 |
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这是在全球化发展面临挑战、全球治理格局发生深度调整的历史关键节点,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全新发展理念,为实现面向新时代全球各国共赢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提出的“中国方案”,向全世界展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沿线国家积极响应、深度参与,从愿景到行动,正在逐步成为拉动区域乃至全球向前发展的新引擎,而科技创新正是驱动这一引擎的核心动力。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充分发挥自身集科研、教育和智库“三位一体”的建制优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和国际化推进战略,率先构建了“平台、项目、人才”相结合的“一带一路”科技合作体系。中国科学院用实际行动践行“五路”愿景,用科技创新支撑“五通”建设,为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为“绿色之路”和“创新之路”、促进“政策沟通”和实现“民心相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从南美的浩瀚星空到非洲的茂密丛林,从印度洋畔万顷碧波到第三极的皑皑白雪……5年来,中国科学院秉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聚焦世界科学前沿、全球热点问题和沿线国家重大民生挑战,积极整合多方资源投入“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国科学院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交流规模已突破2万人次/年;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培养、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科研管理人才超过5 000人,其中培养硕士、博士留学生超过1 500名;资助“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0余项;更率先在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建设了9个海外科教合作中心。中国科学院已经成为引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和协同创新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新之路——中国科学院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五周年”专刊,将系统梳理和展现中国科学院以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现创新驱动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凝聚国际、国内社会携手共建“创新之路”的共识。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和创新之路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科学院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科技部、商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2018年11月,“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将在北京召开,由此将翻开“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的崭新一页,也必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成为科技驱动的“创新之路”。面向未来,中国科学院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担当,为“一带一路”倡议添砖加瓦,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刊》主编
201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