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看现在, 回顾成绩筑牢信心。从现在看未来, 前瞻思考谋划战略。中国科技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 取决于我们现在的认识、反思和行动。
新中国成立70年来, 在党的领导下, 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从过去遥望科学文明的源头, 到逐步走近世界科学舞台的中央, 中国科技界坚定了创新自信。70年来, 党中央提出的"向科学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 指引我国科技创新一次又一次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就。
当前, 大科学的跨界融合特征更加突出, 战略新技术和产业发展源动力不断涌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 助推全球治理体系深度调整, 并与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历史交汇。从人才强、科技强, 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 成为国家发展的必然逻辑。中美经贸摩擦持续向科技领域延伸, 我们面临的创新与人才竞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的迅速深刻变化前所未有, 我们既面临打造先发优势的历史机遇, 也面临持续增强后发优势的挑战, 我国进入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立足新起点, 赢在转折点, 应当成为科技界的新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对科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审视创新环境, 针对我国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 对科技创新一系列战略性、基础性重大问题作出重大判断和前瞻思考, 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立足70年发展的积厚成势, 深入思考世界强国的科技目标与战略规划, 是科技界的共同任务。对下一步科技工作, 我有3点体会。
(1)人才铸魂——以科学家精神引领风尚, 造就中国创新人才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人才是第一资源。培育良好作风学风, 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激励潜心向学, 克服浮躁、浮夸、浮华, 增强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动力。科技界要共同促进学风道德建设, 营造全社会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的良好氛围。
(2)科技攻坚——从加强自主创新与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上破题, 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要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中国科技创新之路要行稳至远, 必须突破创新引领与"卡脖子"的障碍。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必须立足于自身。突破技术瓶颈、形成竞争优势, 关键在于构建包括基础科学、前沿技术、市场全链条、人才培养以及必要的政策、组织、制度在内的良性生态。
(3)组织立制——从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上破局, 夯实创新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 两个轮子一起转。过去"两弹一星"等重大科技成就与规划, 成功在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应当既体现国家目标和战略意志, 集中力量办大事, 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形成新型举国体制, 应深入研究把握创新发展、人才成长、科技管理的规律, 统筹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科技发展与科技治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等重要工作。要尊重规律, 锐意改革, 不断提升科技系统组织力, 有效推动协同联合、跨界融合、资源整合,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及国际合作效力。
总结道路与经验, 展望战略与决策, 可以启迪思考, 启示未来。期待科技界同仁更加密切协作, 为决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