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白春礼     

当您手捧这期《中国科学院院刊》(以下简称《院刊》)时,2020年已经到来。我谨代表中国科学院及《院刊》编委会,向关心支持中国科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及《院刊》的广大作者和读者朋友,致以新年的问候!

过去的2019年,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非凡的意义。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国发展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面向未来,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上,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过去的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发展历史上同样具有非凡意义。7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历史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中国科学院从最初的17个研究机构发展到今天的100余个研究机构,从千余名科研人员发展到今天近7万人的科技创新队伍,从初创探索发展成为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之一。中国科学院的70年,是我国科技事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

2020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020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一年,是中国科学院基本实现“四个率先”目标的一年。作为中国科学院主办的高端智库类期刊,《院刊》将继续秉承“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的使命,坚持“全院办《院刊》”的原则,着力打造“平台型”智库媒体。

“荟萃科学思想”是《院刊》的首要职责。科技期刊的本质属性,是创新成果和创新思想的传播、分享与汇聚平台。近年来,我们策划出版重大选题近百个,广泛覆盖了科技领域的各个方面,每个专题、专刊基本都是由我国该领域的领衔科学家或院士指导推进,从学科发展战略、科学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进行了报道,得到了科技界和国家相关决策者及相关部委、部门的好评,在国内科技智库期刊领域处于“领跑”。面向未来,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担负科技智库媒体责任,更好地汇聚“科学的思想”,研究“科学的战略”,谋划“科学的未来”。

“追求卓越创新”是《院刊》的重要品质。经过多年的发展,《院刊》逐渐成为观察中国科技发展和重大成就的综合集成窗口。近年来,《院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向,平均每期约稿、组稿约占发文量的80%,很好地发挥了智库期刊的导向作用;一些重点专题和专刊成为政策制定者的“导航仪”和科学家的“珍藏版”,不仅凝聚了科技界对科技方向的共识,也为国家相关科技项目的立项和布局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向未来,我们要继续坚持高端定位、加强前瞻策划、树立精品意识,更好地传播和促进“硬核”科学。

“引领科技发展”是《院刊》的核心使命。当今的科技创新,已经进入“动车组”时代:不同的创新主体,在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其生态定位和动力系统各具特色。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我国科技发展的“火车头”,在科技创新的“动车组”时代,如何有效作为、更大作为?我们不仅要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出前瞻性、战略性、颠覆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更要围绕国家高端智库建设,加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引领科学技术发展。面向未来,我们要善于从国家战略决策需求高度“出题”、敢于立足决策实际和传播规律“点题”、勇于组织科学家和战略专家“答题”,对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布局等进行报道,从宏观和顶层设计方面对我国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路线图进行探索和讨论,为更好、更快实现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战略智慧。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推进现代化建设。这是加快我国科技发展从“跟跑”向“领跑”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院刊》将按照工作部署,积极参与“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努力提升办刊质量,着力做精、做强。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科技强国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刊》主编

2020 年 1 月 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