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进、亲自督战,在多个重要场合、重要时点,就扶贫开发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经过7年多的精准扶贫,特别是近5年的脱贫攻坚战,截至2019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 899万人减少到551万人,贫困县从832个减少到52个,贫困村从12.8万个减少到2 707个,脱贫攻坚任务接近完成。
科技扶贫作为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的有效途径,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性举措。本文就科技赋能助推精准脱贫谈几点看法。
1 认真学习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对科技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科技三会” ①上强调,“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在2016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在科技创新上,西部地区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东部地区要舍得拿出真技术支持西部地区。”中央领导同志的相关指示精神,为做好科技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① 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2 科技扶贫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务院扶贫办”)积极配合科技相关部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针对贫困地区突出存在的科技和人才短板,扎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不断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增长能力。积极开展“科技扶贫行动”,建立科技扶贫行动部际协调机制,组织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服务脱贫攻坚。出台一系列政策,扎实推进科技扶贫工作,大力实施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②,建设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培育脱贫产业,促进科技成果向贫困地区转移转化,推动科技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
② 在贫困地区建设“一百个”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平台载体,动员组织高校、院所、园区、企业等与贫困地区建立“一千个”科技扶贫帮扶结对,实现“一万个”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
2016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现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启动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确定了“千、万、十万” ③的工作任务目标。几年来,各级科技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务实开展科技服务,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使得贫困群众科技致富能力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科学素质不断提升,从而为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任务目标指标接近完成。2017年以来,先后有30个科技组织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优秀组织单位,259个集体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760位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个人。
③ 到2020年,组织1 000个以上农技协联合会、10 000个以上农技协、100 000名以上科技工作者参与脱贫攻坚。
中国科学院对科技扶贫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将科技扶贫放在全院的政治高度来抓。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结合贫困地区科技实际需求及所属各研究单位优势,确定了以猕猴桃、杂交构树、畜牧业、马铃薯等产业为切入点,“点线面”协同发力,不断充实和完善科技扶贫模式,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3 进一步做好科技扶贫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扶贫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与发达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不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滞后,而且贫困群众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科技水平、劳动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贫困人口缺乏实用技术,这些问题是科技扶贫中的“硬骨头”,也是科技扶贫的重中之重。下一步,国务院扶贫办将积极配合科技相关部门,继续全力推进科技扶贫工作。
3.1 科技赋能助力培育扶贫产业2016年起,《科技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和《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分别出台,以期动员科技界力量,在贫困村开展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在贫困乡镇开展科技协会专项建设行动,推动科技人才精准流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帮助贫困村通过转化实用技术、扶持支柱产业、建立服务体系、培养致富人才等措施,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未来,国务院扶贫办还将会同科技相关部门,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继续推进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的紧密结合。
(1)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专家队伍的作用。要发挥各类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建立专家储备和人才支持机制,为贫困地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支持各级涉农部门专家人才,建立产业扶贫项目“一带一”帮扶机制,开展对贫困农户的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依托科技特派员队伍和“专家大院”平台,构建起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推进科技精准扶贫。
(2)建立科技园区,助推产业脱贫攻坚。鼓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贫困地区对接,帮助筹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在西部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建设3 000—5 000个星创天地,有条件的贫困县至少建设一个科技产业园区,推进创业式扶贫,加快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同时选择一批对脱贫增收有显著效果的成熟技术,在贫困县、贫困村示范推广。
3.2 大力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地把培育致富带头人作为引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提升村级发展能力、加强基层组织的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务院扶贫办已联合相关部门制订出台了支持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文件,着力在“选好选准致富带头人”“建立致富带头人领办项目的带贫减贫机制”,以及“建立以带贫减贫实效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上取得突破。目前,正力争在12.8万个贫困村中,每村确定3—5位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目标,为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3.3 统筹整合各类帮扶资源要进一步整合引导政策、人才、资金、项目等向贫困地区倾斜,把中央地方、系统内外的一切资源、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着力打造扶贫攻坚新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强大合力。国务院扶贫办将进一步做好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加大科技扶贫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科技扶贫与行业扶贫、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扶贫与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携手奔小康”行动有机结合。
3.4 做好科技扶贫案例的示范推广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创造的新鲜经验,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典型。例如,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同志,将毕生精力投入科技扶贫,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带动10万太行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事迹感人至深;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和全社会向李保国同志学习。全国有大量像李保国同志这样的优秀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宣传、总结推广,让他们在社会上受尊重,在事业上有发展。今后,国务院扶贫办将积极配合科技有关部门,挖掘科技扶贫的好典型和好经验,进一步做好案例的示范推广。
3.5 实现信息共通共享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信息共享,精准帮扶。打通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才能实现精准帮扶,这要下一番“绣花”的功夫。国务院扶贫办将会同有关部门,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与科技部门信息的数据共通共享,推动建立起完善的科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统计台账制度。
做好科技扶贫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国务院扶贫办将与中国科学院等科技相关部门一道,加强对科技扶贫的工作指导和服务保障。相信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扶贫工作一定能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