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国农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2.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
21世纪以来,生物经济时代已经成为了人类继信息经济时代后正在迈入的下一革命性产业经济时代[1]。生物经济将是产生智能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减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以及创造绿色就业机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生物产业是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的生物产业包括生物医药、生物化学品、生物能源和转基因作物产业[2, 3],它们是全球最前沿的下一代技术产业,预计将在未来得到快速发展。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就生物产业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美国白宫于2012年发布了《美国支持生物经济的国家生物经济蓝图》 [4];同年,欧盟委员会通过了《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增长:欧洲的生物经济》战略[5],提出发展生物农业(转基因作物,以及林业和渔业)、生物健康产业(生物制药、新分子实体、生物标志物和基因检测),以及生物工业(生物燃料、生物化学品、原料生产工业用酶、生物传感器、生物修复、资源提取和生物精炼);201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确定了生物产业结构中的3个主要细分产业——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工业[6]。
我国政府同样重视生物产业的发展。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7],提出发展先进高效生物技术,重点部署前沿生物技术的创新突破和应用发展。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 [8],进一步提出了生物产业发展的具体规划。然而,我国生物产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探究我国生物产业省域发展现状对我国生物产业平衡、高质量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省级政府部门发布的报告和数据,探究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概况;进而通过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分析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基于上述分析,从3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 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概况(1)产业总体发展规模方面。根据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研究报告[9],“十二五”以来,中国生物产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2015年产业规模超过3.5万亿元①,预期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10万亿元,其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将超过4%。由此可见,我国生物产业呈现高速增长趋势,并且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① 本文中除已标明为美元之处,其余均为人民币的价值衡量方式。
(2)生物领域基础研究发展方面。中国在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2(32 125件),仅次于美国。2018年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表论文120 537篇,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发表论文数量占全球的比例从2009年的6.56%,提高到2018年的18.07%[10]。截至2017年,我国生物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机构的研究课题数量为11 187个,2017年研究课题数量较2012年增长了63%,且以10%的年均增速不断增长[11]。以上情况反映了我国在生物领域基础科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也显示出我国对发展生物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
(3)生物产业进出口贸易方面。我国生物产业出口额稳中求进,进出口主要产品类型有所不同。出口主要商品包括维生素C、抗菌素(制剂除外)、中式成药等;进口主要产品有抗菌素(包括制剂)等。2018年,我国出口维生素C 14.5万吨,金额为54.8亿元;抗菌素(制剂除外)8.1万吨,金额229.6亿元;中式成药1.1万吨,金额17.3亿元。2018年,我国进口抗菌素制剂1.34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4%;金额126.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1.7%。进口抗菌素(制剂除外)1 000吨,比上一年增长38.2%;金额31.9亿元,远低于出口量。
由2012—2018年我国生物技术高技术产品②进出口贸易额情况[12](图 1)可见,除2016年我国生物技术高技术产品出口小幅衰退外,其余年份的进出口贸易额均呈逐年略有上涨的趋势。其中,2018年我国生物技术高技术产品出口贸易总额达9.28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97%;同年,生物技术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总额为24.6亿美元,较2012年增长411%。自2012年以来,我国生物技术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增长明显快于出口贸易,即生物技术高技术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增长,其年均增速高达134%,这凸显了我国生物产业在高技术领域较为严重的进口依赖、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以及国产生物技术高技术产品缺口较大等问题。
② 生物技术高技术产品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2 我国生物产业空间特征行业内企业的数量和生产经营情况是体现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方面。从空间分布角度看,我国生物产业高技术企业更多位于东部地区。根据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3],2018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高技术企业共计7 423家,包括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企业862家。其中,东部地区医药制造业企业共3 222家,中部地区2 156家,西部地区1 530家,东北地区515家。江苏以645家的数量位居我国省域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第1位,安徽、浙江、河南、广东和四川等地医药制造业企业数量相对较多。
上市公司通常是其所在行业中较有影响力的企业,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以其客观、准确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产业分析[14-17]。本文以我国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主营业务涉及生物产业的370家具有完整财务数据的企业为样本,基于各企业2018年度财务报表数据,分析生物产业发展的现状。这些企业覆盖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于部分企业的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不同,本文统一选择企业总部的办公地址作为研究对象。
2.1 数量分布生物产业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如图 2所示。我国生物产业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4个省份(广东、北京、浙江、江苏)的期末总资产前5名企业的基本情况如表 1所示。从空间集聚角度来看,我国生物产业上市企业主要聚集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广东为生物产业上市企业数量最多的省份,有52家,占全国生物产业上市企业总数的14.3%。其次为浙江,有42家上市企业,占比8.6%。北京、江苏、山东和上海,分别有32、28、26和24家生物产业上市企业。由此可见,我国生物产业上市公司大多集中于东南部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这凸显了我国生物产业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 |
图 2 2018年我国生物产业上市公司的区域分布 港澳台地区数据暂缺 |
总资产是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够有效体现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有效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以及衡量企业在生物产业中预期的发展潜力及市场占有率。我国生物产业上市公司资产情况(图 3)显示,云南的生物产业上市企业平均规模领跑全国,辽宁、湖北次之,这3个省份的上市生物产业企业数量虽然并不多,但云南的云南白药、云天化,辽宁的辽宁成大,湖北的九州通和启迪环境,2018年期末资产均超过300亿元。
![]() |
图 3 2018年我国生物产业上市公司资产情况 |
从各地生物产业上市企业期末资产总额来看,广东以5 173.23亿元位列第1,是生物产业上市企业数量和总资产均排首位的省份。而上海虽然在数量上仅位列第6,但由于平均资产值高于上市企业数量前5名的省份,最终上海的生物产业企业资产总额位列第2。其中,上海医药在2018年的期末资产总计约为1 268.8亿元,位列我国生物产业全部上市企业资产数额之首。
3 我国生物产业经营绩效为进一步探索我国生物产业经营状况,本文采用资产规模排名前20的我国生物产业上市企业作为样本,使用样本企业财务报告中资金周转率、总资产回报率这2个指标探究企业整体经营状况。
资金周转率是对企业在某个时间周期内,从投入到产出之间的流动性的评价。作为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资金周转率能够有效反映企业在该时期内的资产利用效率以及资产管理质量。其计算方法见公式(1)。

总资产回报率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盈利能力。该指标数据越高,则表明该企业增加收入、节约资金的能力越强,越易于实现股东利益最大。而当该指标较低时,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较低。其计算方法见公式(2),计算结果如表 2所示。

由表 2可见,上海医药、九州通、白云山、海王生物、瑞康医药和中国医药的资产周转率均超过100%,表明这些企业在2018年内的资产利用效率及管理质量较好。从总资产回报率来看,除了万华化学、白云山和云南白药,大部分上市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低于10%,其中人福医药的总资产回报率为负值,呈现亏损状态。
进一步按照企业所处地域进行归类计算,将本文研究的生物产业上市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等数据按照省份归类加总,然后统计各省份统计值计算资金周转率和总资产回报率。2018年我国各省域生物产业上市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如表 3所示。
通过表 3可以看出,福建的生物产业上市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好,上市企业的整体资金周转率最高,为121.85%;湖北、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资金周转率均在80%以上。甘肃的整体资产回报率最高,其次是河南、山东和陕西;而贵州、福建和安徽的生物产业上市企业的总资产回报率为负值,呈现亏损状态。
4 结论及政策建议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生物产业的发展受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随着一系列财税、金融政策及各项实施细则的出台,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初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3个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和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的空间布局开始形成。依托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发挥丰富的生物物种资源优势,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将日益广阔。生物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结合产业特点,本文提出以下3点建议。
(1)注重生物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从生物产业上市企业的省域分布和各自的发展状况可以看出,我国生物产业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生物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对资金、技术、人才和设施等生产要素的要求较高,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不易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建议国家重视对生物产业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支持;支持生物产业发达地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转移,特别是扶持中西部地区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地区特色生物产业;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生物产业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
(2)完善生物产业资本市场建设。从我国生物产业上市企业数量及其财务状况可以看出,中国生物产业资本市场在规模和效益上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因此,建议我国加快建立现代化的生物资本市场,发展证券市场融资和风险投资[18];鼓励生物产业民间投资,为初创生物企业和中小生物企业提供投融资支持等优惠政策,以提高我国生物产业资金周转率;同时,优化生物产业公司上市制度,提高不合格企业的退市效率,倒逼生物产业提升管理水平与生产效率;通过资本市场完善生物产业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调动生物产业市场经济活力,为我国生物产业发展提供金融生态保障。
(3)提高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从我国生物产业进出口贸易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生物产业贸易逆差较高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反映出我国在国际生物产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强[19],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我国生物技术产品的国际认可度不高,以及关键生物制品依赖进口。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我国积极与国际生物产业市场接轨,瞄准生物产业国际标准,在综合提高生物科学创新水平、优化生物产业发展结构、加强生物产业资本市场支持等政策的引领下,着力打造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生物产业公司及全球知名的生物产业品牌;努力掌握关键生物技术产品核心技术,从而实现更多生物制品国产化。
[1] |
周肇光. 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基于生物经济研究文献的分析. 管理学刊, 2015, 28(5): 1-6. |
[2] |
Kolympiris C, Kalaitzandonakes N, Miller D. Location choice of academic entrepreneurs:Evidence from the US biotechnology industr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5, 30(2): 227-254. DOI:10.1016/j.jbusvent.2014.02.002 |
[3] |
Ozan D, Baran Y. Comparativ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based bioeconomy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urkey. Critical Reviews in Biotechnology, 2014, 34(3): 269-280. |
[4] |
The White House. National bioeconomy blueprint.[2012-04-26]. 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sites/default/files/microsites/ostp/national_bioeconomy_blueprint_april_2012.pdf.
|
[5] |
European Commission. Innovating for Sustainable Growth: A Bioeconomy for Europe.[2012-02-13]. http://ec.europa.eu/research/bioeconomy/pdf/official-strategy_en.pdf.
|
[6] |
OECD. Biobased chemicals and bioplastics: finding the right policy balance.[2014-09-24]. http://www.oecd.org/officialdocuments/publicdisplaydocumentpdf/?cote=DSTI/STP/BIO(2020)17/FINAL&docLanguage=En.
|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08-08].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8/08/content_5098072.htm.
|
[8]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17-06-05]. https://www.ndrc.gov.cn/fggz/fzzlgh/gjjzxgh/201706/W020191104624250601539.pdf.
|
[9] |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2017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1.
|
[10] |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2019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 2.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7]版.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7: 343.
|
[12] |
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9.[2020-05-11]. 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9/indexch.htm.
|
[13] |
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和文化产业统计司.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19.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0: 3.
|
[14] |
沙拿利, 付尧. 我国珠宝首饰产业现状分析——基于珠宝首饰上市公司年报. 资源与产业, 2018, 20(6): 102-107. |
[15] |
李爱玉, 丰志培, 周建慧. 我国中成药产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以58家中成药上市公司为例.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0(3): 21-23. |
[16] |
尤春, 孙兴祥. 江苏省西瓜甜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中国瓜菜, 2017, 30(7): 35-37. DOI:10.3969/j.issn.1673-2871.2017.07.010 |
[17] |
程贵孙, 李昕婷, 张雍.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现状及特征分析. 中国科技论坛, 2014, 1(7): 49. DOI:10.3969/j.issn.1002-6711.2014.07.010 |
[18] |
张平, 张晔. 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路线图构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1): 1-5. |
[19] |
张领先, 李伟书, 白京羽, 等. 基于AHP的我国生物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科技管理研究, 2010, 30(10): 32-34.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0.10.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