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组织“志智双扶”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内蒙古库伦旗扶贫为例
李静1 , 姚作芳1 , 闪夜1 , 何京1 , 青盈1 , 刘艳2     
1. 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 北京 100190;
2. 中国科学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 北京 100086
摘要:加强扶贫扶志,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显著特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妇女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对象和重要力量,文章回顾总结了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妇女组织在库伦旗实施"志智双扶"的实践及成效,分析了内蒙古库伦旗贫困妇女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心理扶贫、"互联网+科普"扶贫、科技扶贫及设立"志智双扶"专项基金等妇女扶贫新模式和新方法。
关键词志智双扶    库伦旗    贫困妇女    扶贫新模式    
Practices and Considerations of "Double Support of Ambition and Intelligenc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of Women's Organization—Taking Poverty Alleviation of Center for S & 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Hure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s an Example
LI Jing1, YAO Zuofang1, SHAN Ye1, HE Jing1, QING Ying1, LIU Yan2     
1. Center for S & 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90, China;
2. Beijing 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6, China
Abstract: Strengthen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supporting ambition, to fundamentally inspire the endogenous power of the poor people, is the remarkabl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spe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win the battl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men are the key objects and important force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article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practices and achievements of the "double support of ambition and intelligenc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Hure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mplemented by the Women's Organization of Beijing Bran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t also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poor women and children in Hure Banner, and discusses the new models and method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such as psychological poverty alleviation, "Internet & science popular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sures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 for "double support of ambition and intelligence".
Keywords: "double support of ambition and intelligence"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    Hure Banner    poor women    new models and method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1]

“贫困女性化”是全球反贫困战略的难题。在我国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妇女占46.5%[2],帮助贫困妇女脱离贫困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体现。妇女在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促进家庭文明和谐的重要力量,这关系到社会和谐,以及下一代健康成长。贫困妇女脱贫可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贫困妇女的脱贫质量成为衡量精准扶贫成效的关键因素[3]

库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的西南部,总面积4 716平方公里,辖8个苏木(乡、镇),1个社区服务中心,186个嘎查(村),9个社区[4]。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部署,自2013年起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定点与对口帮扶旗县确定为库伦旗[5]。2020年3月5日,库伦旗退出国家级扶贫县序列,结束了长达34年的国贫史。

为贯彻落实院党组关于扶贫工作的任务部署,中科院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北京分院)(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北京分院)”)积极谋划,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坚持科技项目扶贫与党群帮扶的并举方式,通过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妇女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科研项目布局,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探索出卓有成效的科技扶贫之路。中科院京区事业单位妇女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作为科创中心(北京分院)助力库伦旗扶贫的重要力量,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号召,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优势,组织女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库伦旗扶贫实践。通过开展“春雨关爱计划”“蓓蕾助学计划”“心理扶贫”“青春志愿行”和“女性科技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及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当地妇女树立脱贫信心,掌握科学知识,为实现稳步脱贫和乡村振兴贡献中科院力量。

1 库伦旗贫困妇女现状

女性贫困的生成和延续具有劣势积累的效应[6]。例如,妇女在女童阶段失去了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早辍学、早打工、少技能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到了中老年由于文化水平低,职业技能弱,导致再就业难度大[7]。加上贫困妇女不仅需要从事农业生产,还要照顾老人、抚育子女,劳动强度高、精神负担重、生活压力大,往往再没有投入改善贫困、致富发家方面的精力。这些贫困妇女一旦失去婚姻保障(如离异、丧偶),就很容易陷入无地、无房的贫困境地。此外,在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情况下,医疗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利用等也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贫困家庭会优先满足孩子、老人和丈夫的营养和健康需求,而承担家庭多个角色的女性,经常被忽视,这必然导致女性在健康状况、家庭营养分配和生育责任上的不平等。

(1)贫困妇女文化素质低、就业难。库伦旗2019年末总人口17.7万人,男性9万人,女性8.6万人(育龄妇女4.51万人);其中农村女性6万人,占全旗妇女总人数的69.8%。在库伦旗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贫困妇女既是精准扶贫的对象,也是帮助家庭摆脱贫困的重要力量。库伦旗农村妇女大部分文化素养不高,劳动技能单一,创业、就业能力和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2)贫困妇女健康保健状况较差。根据调查,因病致贫(返贫)和因学致贫(返贫)是库伦旗两大重要的贫困影响因素。在出现疾病时大部分女性往往采取“小病拖、大病扛”的消极应对方式,深陷“贫困—疾病—贫困”的恶性循环。加上妇女卫生资源和健康服务能力有限,基层妇幼保健从业人员少(多数属于兼任人员),且人员流动频繁,目前库伦旗孕产妇死亡率为26%万人,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1%和1.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库伦旗农村妇女普遍缺乏保健意识,对与自身健康密切相关的信息也不关注。例如,绝大部分的贫困妇女不了解“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相关的预防保健知识。

① 数据来源于2019年库伦旗两纲终期评估自查报告。

(3)贫困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脱贫扶贫工作的深入进行,大部分贫困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8],但贫困家庭的精神文化和心理健康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提高,很多贫困家庭中的妇女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目前,库伦旗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及不良心理矫正服务工作基本上是空白。尤其是对于留守儿童、单亲儿童、贫困儿童受家庭环境和家庭人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容易心理失衡,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

2 “志智双扶”―库伦旗扶贫实践 2.1 发挥组织优势,凝心聚力巾帼建功

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深刻认识到帮助贫困妇女脱贫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组织妇女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广泛发动京区研究所的女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库伦旗的扶贫工作,为库伦旗贫困妇女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结合库伦旗的需求,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通过心理扶贫等系列活动,帮助贫困妇女树立脱贫信心,积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切实把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政策机遇转化为贫困家庭妇女脱贫致富的发展优势。在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委员们的带动下,中科院京区40多家研究所1万余名女职工踊跃捐款,作为科创中心(北京分院)库伦旗“志智双扶”专项基金启动金。在此基础上,库伦旗妇联给予1 : 1的匹配资金,共同设立了“志智双扶”专项基金,开展实施“春雨关爱计划”和“蓓蕾助学计划”。“蓓蕾助学计划”设立励志成才奖学金,用以鼓励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掌握自力更生建设家乡的本领。“春雨关爱计划”每年举办妇女素质提升培训、“女性科技大讲堂”等活动,引导贫困家庭妇女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专项开展2年来,资助学子58名,受益妇女500多人。

近年来,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联合库伦旗妇联打造了一支200多人的本土化妇女扶贫队伍,这支队伍主要由中科院的科技工作者、旗—镇—村三级妇女干部、驻村帮扶干部及妇女宣讲团成员组成,实行包村制和包户制,层层落实妇女帮扶责任,引导贫困妇女摆脱一味“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激发内生动力,树立脱贫信心。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通过搭建库伦旗妇女扶贫组织体系,帮扶规模由“一帮一”变为“一帮十、带一片”的群体互助发展,通过“结对子”“一帮一”,为贫困家庭送去资金、技术和信息,与库伦旗妇联建立起长期帮扶的桥梁和纽带。

2.2 “春雨关爱计划”激发妇女脱贫致富动力

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不断深化“春雨关爱计划”内涵,联动库伦旗妇联,有针对性地开展旗—镇—村三级妇联干部、女干部、驻村女干部群体培训,惠及人数达500人次,提升妇女帮扶干部的整体水平和能力。此外,“春雨关爱计划”针对贫困妇女举办了多层次、多门类的技能培训,内容涵盖手工编织、民族服饰刺绣、蔬菜种植、电商和药材种植等方面。例如,将库伦旗前勿力布格村作为珠编技术推广专业村,举办编织培训和技术交流会30余次,500余人受益,近200人熟练了编织技巧。目前,该村已形成编织规模,并建立了电商平台。通过培训进一步引导库伦旗居家贫困妇女用双手改变生活,摘掉贫困帽子。截至目前,已经有60余名妇女通过发展手工业实现脱贫致富。

2.3 开展心理扶贫,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由于脱贫人口在长期贫困生活中形成了一定的固有心智模式,遇到发展障碍极易返贫。只有从改变贫困者的认知思维、激励贫困者的内生动力、增强贫困者的发展能力等心理改善路径入手,才能转变贫困人口的固有思维模式,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深入库伦旗农村开展贫困户调研访谈及心理疏导,不断探索心理扶贫新方法。

(1)通过心理辅导,改变贫困妇女的认知思维。组织心理学专家在库伦旗开展系列心理培训和疏导,如开展“新时代、新女性、新作为”“幸福家庭‘心’建设”等专题培训,在提升综合素质、平衡家庭关系和子女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获得强烈反响。此外通过举办“女性科技大讲堂”,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库伦旗贫困家庭妇女革除陈规陋习,通过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激发贫困妇女求富裕求发展的内在动力,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贫困面貌、创造美好生活。

(2)开展幼儿教育理念培训,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组织中科院专家到库伦旗开展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向家长讲解幼儿早期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养育原则,课程覆盖库伦旗1 000多个家庭,通过培训很多家长改变了以往的幼儿教育观念。此外,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以库伦旗库伦镇固日班白嘎查和毛敦艾里嘎查为试点,全力推进农村牧区0—3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工作,建立家庭教育科学教子群,指导家长辅导幼儿坚持读绘本,帮助其从小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并在库伦旗5所幼儿园建立试点园,在师资和教材方面给予全面支持。

2.4 “互联网+科普”教育扶贫新模式,点燃贫困儿童的科学梦想

目前,库伦旗的师资和教育教学设备都比较落后,青少年学生接触新生事物的机会比较少。通过开展科普扶贫活动开拓贫困学生视野、提升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点燃科学梦想。

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积极整合中科院京区各研究所的科普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在库伦旗建立了“互联网+科普”教育扶贫新模式。线上利用多媒体手段定期向贫困地区学校提供科普视频、科普动漫、青少年科技发明和图文并茂的微科普等内容,进行科普教育。同时,线下借助寒假异地教学、科创中心(北京分院)“青春志愿行”、科学传播月等活动载体,为库伦旗青少年及“蓓蕾助学计划”的优秀学子提供“科普进校园”“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等教育学习观摩活动。

自2018年以来,科创中心(北京分院)多次组织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京区单位的青年博士生、科研人员走进库伦旗当地中学开展“科普大讲堂”。通过“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身边的微生物”“鱼儿如何爬上陆地”等精彩生动的科普系列报告,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从2019年1月起,先后有50多名品学兼优的库伦旗青少年学生来到首都北京,先后来到科创中心(北京分院),以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和文献情报中心等单位,聆听科学家的声音,学习科学知识,零距离观摩科学家的科普秀、魔术秀;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科学魅力,感受中科院的深厚底蕴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从而激励青少年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活动启发了库伦旗青少年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人生抱负,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爱科学、学知识”的种子。

此外,依托中科院行政管理局“科学快车”科普扶贫项目,在库伦旗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余场,现场参观人数达3 500人次;同时,还专门聘请蒙古语志愿者讲解科学知识。通过观看科普展品,科学装置模型和球幕科普电影,库伦旗学生近距离感受了深空、深海、深地、生命科学、农业生态等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体验科学的魅力。蒙古族幼儿园和蒙古族小学的学生通过绘画描绘了自己心中的“科学快车”——10米画卷承载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向往。“科学快车”依托中科院的科普资源优势,助力科教帮扶工作,将科技知识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

2.5 科技助力“爱心超市”,传递爱心促脱贫

为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汇聚更多的社会爱心力量,库伦旗已建成8个“爱心超市”;将精神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对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等进行评分,获得的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所需物品,从而激励贫困户主动脱贫和立志。京区事业妇工委联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爱心超市”的运营模式、服务效果、积分设计、服务流程设计及效果评定等方面给予了全方面的技术支撑。此外,还通过在建档立卡户中选树“最美家庭”“美丽庭院”“模范母亲”,发放“母亲邮包”,引领贫困妇女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改变生活陋习,树立良好家风,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以家庭面貌的焕然一新促进乡村面貌的改造提升。

3 思考及小结

贫困一直以来制约着库伦旗的发展。库伦旗长期被列为国家重点贫困旗县,很多贫困户普遍存在“等、靠、要、比、怨”的依赖思想,主动脱贫动力不足。因此,库伦旗不仅需要物质上脱贫,更需要精神上脱贫,这样才能巩固扶贫成果,避免再度返贫。

京区事业单位妇工委在脱贫攻坚战中紧抓“服务大局、服务妇女”的着力点,开展了一系列妇女扶贫举措: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和大数据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库伦旗地区贫困妇女儿童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及性格的影响;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活动,为贫困妇女提供心理营养,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通过设立“志智双扶”专项基金,引导贫困妇女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为贫困妇女举办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库伦旗的妇女脱贫致富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青春志愿行”“科学快车”和“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等科普活动,将科学知识的种子深深埋进青少年的心里,激发青少年求学上进动力,为当地教育事业、科技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全党全国的重要任务[9, 10]。妇联组织应该在其中大有作为,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最普通的妇女特别是困难妇女身上,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科创中心(北京分院)妇女组织深刻领会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全国妇联号召,探索践行“志智双扶”的库伦旗扶贫模式,以科技扶贫为引领,以心理扶贫为根本,以精准扶贫为目标,帮助库伦贫困妇女脱贫致富,让科技之光照亮库伦旗乡村振兴之路。

参考文献
[1]
胡光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人民日报, 2017-01-23(16).
[2]
阮芳, 熊昌娥, 陈海莲, 等. 脱贫攻坚背景下咸宁市农村贫困妇女健康扶贫路径研究.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0, 40(3): 6-11.
[3]
聂常虹, 王雷. 我国贫困妇女脱贫问题政策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 34(1): 51-59.
[4]
张铜会, 王竑盛, 韩永滨. 内蒙古库伦旗科技扶贫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科技扶贫, 2018, 18(10): 1107-1114.
[5]
张铜会, 唐炜. 精准扶贫中科技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库伦旗扶贫对策与成效.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3): 356-361.
[6]
闫书华, 范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的独特作用.学习时报, 2016-01-18(01).
[7]
刘欣. 近40年来国内妇女贫困研究综述. 妇女研究论丛, 2015, (1): 116-123.
[8]
刘彦随, 周扬, 刘继来. 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3): 269-278.
[9]
刘慧. 实施精准扶贫与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3): 320-327.
[10]
曾馥平, 张浩, 段瑞. 重大需求促创新, 协同发展解贫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3): 35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