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科教帮扶”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内蒙古库伦旗和贵州水城县构建“一个纽带两个基地”教育扶贫实践为例
汤宏铭1 , 陆建伟1,3 , 王春菊2 , 胡吉1 , 李格锐1 , 刘乐琼2 , 张家莹2     
1.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 北京 100086;
2. 中国科学院幼儿园 北京 100086;
3.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 北京 100029
摘要: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内蒙古库伦旗和贵州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的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主动发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从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方面,在库伦旗和水城县构建"一个纽带两个基地",开展了以"科学"特色为核心的"科教帮扶"新模式的探索。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在库伦旗投入资金200万元用于改善教育环境,资助300余名优秀师生到中国科学院相关院所参与"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活动;在水城县开展"科普阅读进校园""科学快车"等科普活动;在库伦旗和水城县培训各级教师7 521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师生的科学素养。未来,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还将对"科教帮扶"的模式和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构建精准结对的共同体,以期实现"科教帮扶"的长期化、稳定化、实时化。
关键词科教帮扶    教育扶贫    扶志    扶智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New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by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Practi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rough Establishing "One Link and Two Bases" in Hure Banner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Shuicheng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TANG Hongming1, LU Jianwei1,3, WANG Chunju2, HU Ji1, LI Gerui1, LIU Leqiong2, ZHANG Jiaying2     
1.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6, China;
2. Kindergarte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6, China;
3. Experimental School Affiliated to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stopping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poverty. Hure Banner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Shuicheng County in Guizhou Province are two national-level poverty-stricken counties that receive help from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ith which they are paired in the national poverty alleviation program.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a tradition of being enthusiastic about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They take advantage of their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 preschool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to build "one link and two bases" in Hure Banner and Shuicheng County. They have carried out the exploration of new model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with science as its features. Up to now,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invested 2 million yuan in Hure Banner to improve its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they have sponsored more than 300 outstand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activities of "Going into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Approaching Scientists" in relevant institut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also carried out activities to popularize scientific knowledge, such as "Popular Science Reading on Campus" and "Science Express" in Shuicheng County. They have also trained 7521 teachers at all levels in Hure Banner and Shuicheng County, which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of local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future, the Administrative Bureau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ill conduct more in-depth explorations on the model and conten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build a precise paired community, with the aim to achieve long-term, stable, and real-time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Keywords: poverty alleviation by science and educ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by education    sujective consciousness aspiration    knowledge enriching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先后指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1];“抓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根本大计” [2];“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3];“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1]。这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使命、工作模式、重要基点和终极目标。

内蒙古库伦旗和贵州水城县是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定点帮扶国家级贫困旗县。2018年,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以下简称“行管局”)发挥热心公益事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的大力支持下,迅速积极投入到库伦旗、水城县的扶贫攻坚工作中[4]。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两个方面,开展了以“科学”特色为核心的“科教帮扶”新模式的探索。截至目前,行管局已在库伦旗投入资金200万元改善教育环境;资助300名库伦旗优秀师生赴中科院相关院所开展“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活动,并得到白春礼院长致信问候;在水城县开展“科普阅读进校园”活动,受益师生共640人;“科学快车”开往库伦旗和水城县开展各类科普活动20余场,现场及线上参观人数达11 250人次;在库伦旗和水城县培训各级教师7 521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师生科学素养。

1 库伦旗和水城县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情况

自2018年参与中科院定点扶贫工作以来,行管局组织下属幼儿园园长、学校校长及教学骨干先后开展10余次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库伦旗和水城县教育现状,寻找帮扶工作着力点。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库伦旗和水城县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教师普遍存在教学理念待更新、教学活动组织方法待细化、教学评价形式待丰富、教学反馈质量待提升等情况。与此同时,学校中的玩教具、图书、卫生保健信息化管理、实验仪器材料等教学与管理辅助软硬件较为缺乏,软件支持能力尤为薄弱。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行管局组织10余场工作小组会议,广泛汇集当地需求,分析帮扶工作着力点。通过双方紧密对接,将行管局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与当地实际需求相结合,为后续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库伦旗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情况

库伦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面积4 716平方公里,总人口17.8万人,下辖9个苏木(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86个嘎查(村)、8个社区,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汉、回、满等11个民族居住旗。库伦旗教育体育局(以下简称“库伦旗教体局”)担负着全旗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开办各级各类学校48所、幼儿园21所。库伦旗近年来全面落实“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等惠民政策,并于201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达标验收。

经座谈调研,库伦旗师生普遍表示,学校场地比较大,硬件设施较好,但缺乏好的科普教学内容,特别是科普教育师资力量极其薄弱。师生反馈对科学教育非常感兴趣,特别渴望了解天文、海洋、地理、信息自动化、航空航天和动植物等科学知识;但由于条件限制,师生缺乏学习渠道,平时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视学习了解。师生们非常渴望能有机会和渠道学习了解科普知识。

1.2 水城县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情况

水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贵州省深度贫困县,全县总面积3 054.92平方公里,总人口76.73万人,辖25个乡(镇、街道),居住有汉、彝、苗、布依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占43.7%。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9所(幼儿园145所、小学151所、初中3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普通高中3所、完全高中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学校5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132 544人(学前教育21 150人、小学57 402人、初中30 533人、高中14 894人、职业学校8 138人、特殊学校427人),有专任教师7 7 6 4人(幼儿教师1 1 6 9人、小学3 212人、初中2 029人、高中1 086人、特殊学校15人、职业学校253人)。2017年水城县被授予“贵州省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合格县”称号;2018年12月,提前2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

调研发现,水城县域内乡镇中学实验室配置比较齐全,硬件设施好;但是,90%的中小学没有开满科技类课程,没有专职或兼职科技教师,几乎没有科普设备或科普教材教具。10%开设科技课程的中小学校中,科技项目也仅限于船模、航模和七巧板课程。在对40余名乡镇学校老师的调研中,100%的老师认为在学校开展传播科学知识的科普活动很有必要,非常赞同学校开设科技课程或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并且愿意将所学科普知识传授给本校师生。其中,水城县滥坝镇尖山小学校长谈到,学校安排教师通过自学开设了船模课程。开始教师很不理解,但后来发现在船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几乎都是平时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非常热衷参加学校组织的船模课程,愿意为之钻研,并通过参加船模学习和竞赛重塑自信。

2 做好顶层设计,明确“一个纽带两个基地”的“科教帮扶”新模式 2.1 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科教帮扶”纽带

根据中科院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在全院科学指导和专项经费支持下,行管局秉承“有爱才有一切”理念,分别于2018年5月8日、2019年4月9日与内蒙古库伦旗、贵州水城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纲领性文件,战略协议在帮扶援助、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构建对口帮扶协作关系,推动实现精准脱贫,提升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双方签署战略协议,协助地方引入中科院的人才、智力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帮扶地方区域资源整合与提升。

2.2 共建“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义务教育示范基地”,将优质科教资源辐射旗(县)域

学前教育方面。行管局与库伦旗教体局在蒙古族幼儿园共建“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库伦旗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与水城县教育局在水城县第七幼儿园共建“中国科学院幼儿园水城县学前教育示范基地”。依托两个基地,分别建设“中国科学院幼儿园库伦旗教育实验园”“中国科学院幼儿园水城县教育实验园”。

基础教育方面。行管局与库伦旗教体局在库伦旗蒙古族小学共建“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库伦旗教育示范基地”,与水城县教育局在水城县第六小学共建“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水城县义务教育示范基地”。依托两个基地,分别建设“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库伦旗合作学校”“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水城县合作学校”。

通过“基地”和合作学校建设,在“硬件”补缺、“软件”提质方面汇集专业力量开展帮扶工作,将优质科教资源辐射全旗(县)。一方面,行管局“送教上门”,从北京选派优秀教师和校长赴地方开展面向全旗(县)和对口帮扶园校的老师和园长校长的专题和综合培训。另一方面,地方“引教入门”,即每年安排帮扶园、校教师和园长、校长到北京跟岗实习、现场观摩等。同时,通过远程平台,进行日常教学沟通交流;通过选派优秀教师现场培训或远程培训的方式,为地方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从而帮助地方教师团队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外,行管局还邀请地方骨干教师参加“名师工作室”线上线下活动,帮助地方培养骨干教师,切实提高地方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技能。

2019年11月14日,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赴水城县视察全院科技扶贫工作。在视察水城县学前教育示范基地开展的帮扶工作时,他高度评价行管局扶贫扶智工作效果;并强调要坚持“志智双扶”,摆脱“等、靠、要”等依赖思想的束缚,逐渐实现心理脱贫,特别要注意加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要加大科普力度,提高专业化水平,切实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帮助水城县教师团队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水城县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

3 多方努力,抓好精准实施 3.1 投入资金,改善园(校)科学教育硬件环境

学前教育领域。行管局在库伦旗和水城县共捐赠实物总价值80余万元,包括交通安全帽1 125顶、交通安全绘本1 125份、手偶100只、绘画本500册及价值70余万元玩教具。目前,针对帮扶过程中发现的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和水城县第七幼儿园美术活动室教学游戏材料较为缺乏的问题,为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提升卫生保健管理工作的规范,行管局经与以上2所幼儿园沟通,正积极组织相关捐赠工作。

基础教育领域。行管局在库伦旗和水城县共捐赠实物总价值20余万元,包括“天眼”模型1套,以及《趣味百科全书》等图书7 000册等。目前,针对在帮扶过中发现的库伦旗蒙古族小学和水城县第六小学科学教室教学及实验材料较为缺乏的问题,经与以上2所学校沟通,行管局以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五年级正在实施的《生命科学前沿探索课程》为蓝本,向2所学校捐赠课程材料包;并计划通过“双师课堂”形式与2所学校同步授课,以满足2所学校科学教育教学发展及教师培训的需求、提升科学课程质量。

3.2 投入资源,改善学校科学教育硬件、软件环境 3.2.1 协调捐赠,开展助学助教活动

行管局协调北京中科科教发展基金会,为库伦旗提供3年总计100万元的助学助教资金,用于部分优秀师生开展科教融合活动。目前,已组织73名优秀师生开展2次“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助学助教活动,参观了中科院院史馆、“率先行动”成果展、京区部分研究院所及其博物馆。活动结束后,来京学习的库伦旗学生在给白春礼院长的感谢信中表示“将牢记白爷爷的嘱托”;而白春礼院长在回信中不仅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同时希望来京学习的库伦旗学生能够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刻苦学习,早日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青年,为家乡发展和科技进步努力奋斗,也诚挚欢迎大家未来加入中科院的大家庭,为祖国的科技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年10月12—16日,库伦旗89名优秀师生赴长春市开展以“探访黑土军魂,坚定强国梦想;探索光学奥秘,揭开宇宙面纱”为主题的助学助教活动,参观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及航天信息产业园、中国光学科学技术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人造卫星观测站。

“走进中科院、走近科学家”助学助教活动旨在帮助师生塑造科学精神,通过与中科院一线科学家面对面交流,学习和了解我国最前沿的科研技术和力量,培养师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在他们的心中埋下“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种子,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拼搏向上。

3.2.2 争取项目,推进“科普阅读进校园”活动

行管局积极争取中科院2019年度科普项目资助,在水城县小学开展“科普阅读进校园”活动。结合当地需求,设计了“由科普阅读导入,由科普报告展开”的“阅读+科普”的新形态。2019年10月,行管局在水城县小学举办了一系列科普讲座:通过《地球,人类的幸运星》讲座,结合实景图、模拟动态图,生动形象地带领全体参培师生走进人类的家园——地球,讲解了地球的结构及演变过程;通过《如何写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科学人物》讲座,使参培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换一个角度写作带来的乐趣,使参培教师充分体会到跨学科学习和整合学科资源进行教学的重要性。两场讲座大获成功,受益师生共640人。

“科普阅读进校园”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科学和写作的兴趣,更让教师进一步认识到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对今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

3.2.3 扩大影响,“科学快车”深入校园

2019年6月, “科学快车”满载着科普展品驶入库伦旗。先后在库伦旗体育馆、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库伦旗蒙古族小学开展了20余场科教活动,受众学生达6 000人次。在库伦旗蒙古族小学,“科学快车”为当地学生带来了科技大餐。“科学快车”的科普展品、展板涵盖深空、深海、深地、深蓝、生命科学、农业生态等领域,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最新的科研成果。此外,学生们与志愿者共同完成科学小实验,观看了球幕影院里播放的电影,在游戏中学习科学,体验科学的魅力。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通过绘画描绘自己心中的“科学快车”,10米画卷承载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向往。2019年11月,“科学快车”到达贵州水城县,在当地的幼儿园和小学开展系列科教活动,助力科教帮扶系列工作。受众学生达5 250人次。

“科学快车”科教帮扶活动,把中科院高端优质科普资源送进库伦旗和水城县,助力科技扶贫工作,将科学的种子深深埋进孩子们的心里,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打下基础。

3.3 提供培训,提升师生自我成长的“造血”机能

行管局积极组织下属幼儿园园长、学校校长及骨干优秀教师对库伦旗和水城县教师开展培训和示范授课,努力提升自我成长的“造血”机能。

3.3.1 学前教育领域

围绕课程建设、各年龄班区域活动内容及环境创设等,行管局下属幼儿园对库伦旗和水城县76所幼儿园教师开展了远程培训93次,听课教师3 653人次。2020年3月,行管局下属幼儿园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线上培训方式,对库伦旗多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课题申报等相关知识、方法的系统培训,对保育员进行了保育知识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培训;对水城县教师进行了依托自然角培养幼儿科学观察与科学探究能力等系列培训。

2020年6月18日,在行管局下属幼儿园的精心指导下,库伦旗蒙古族幼儿园建园以来第一个市级课题顺利通过通辽市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审核,批准立项。同年8月,应库伦旗教体局的要求,组织了当地保育员为期1周的远程培训和线下的笔试和实操的考核。目前,已有181人取得了保育员上岗培训合格证书。

此外,行管局下属幼儿园9次共选派28名优秀骨干教师和园长赴库伦旗和水城县,对两地79余所幼儿园的部分园长、副园长、业务主任、骨干教师开展共计1 420人次的实地培训;并就幼儿园科学区、自然角等区域创设和区域活动目标设计、教育教学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了现场指导、培训和示范,提升了当地学前教育教师保教水平和保教管理的能力。

3.3.2 义务教育领域

行管局下属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先后选派31名优秀教师和校长分8批次赴库伦旗和水城县;通过系列讲座、展示课、研究课及评课等形式,对库伦旗40余所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2 448人次的教学培训,为6所小学1 000余名学生提供了科学示范课程。每批次培训都有一名副校长率队,随行博士教师、主任级教学骨干、优秀班主任各1人,按“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的形式设计帮扶内容。“规定动作”有“四个一”,即:面向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做一场学校管理经验大报告,面向学科骨干教师讲一堂学科教学示范课,面向在校学生上一堂博士科学课,以及面向学科老师组织一次教研听评课。“自选动作”则是根据库伦旗、水城县教育局及帮扶学校的需求,增加有针对性的报告、讲座、研讨、交流、集中备课等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与当地教师分享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标把握及教学资源融合等经验与做法。他们走进课堂和教研室,讲课、听课、评课,先后形成“师徒对子” 30余对;在回到北京后,还继续通过网络交流,实行远程指导。

4 未来工作思考

科教帮扶,核心在“扶智”。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5]。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以及激发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任务依然艰巨。今后,对欠发达地区深入持续进行精准“扶智”是必需[6]。未来,行管局在“科教帮扶”工作中,要在帮扶模式、内容、精准结对方面进行新的探索。

(1)需要探索新的“科教帮扶”模式。运用远程教学技术,实现“双师课堂”,缩短贫困地区与教育先进区的空间距离,使贫困地区能跟得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随着5G网络建设在贫困地区不断推进,未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覆盖面大、单位成本低、可持续性强的优势,使用“双师课堂”模式,以满足欠发达地区受教育者学习时间和学习需求个性化、动态性的要求。

(2)需要寻求新的“科教帮扶”内容。扶贫更要“扶志”,这是“科教帮扶”的终极目标。要加大对贫困学生和家长的教育力度,通过开办“远程家长学校”“走进科学院、走近科学家”活动等形式,提升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境界、文化知识水平、信息素养、科学技术水平、创新创造信心与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夯实“扶志”的根基。

(3)需要构建精准结对的共同体。加强教育先进地区与贫困地区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的精准结对,实施以新型平台为纽带的远程泛在、多方协同、高效适切的精准“扶智”,以期实现“科教帮扶”的长期化、稳定化、实时化。

参考文献
[1]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人民日报, 2015-11-29(01).
[2]
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人民日报, 2014-12-12(01).
[3]
新华社.习近平到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人民日报, 2012-12-31(01).
[4]
行管局自2009年起在内蒙古卓资县多年持续实施"五个一"扶贫工程.[2010-04-29]. http://www.cas.cn/xw/yxdt/201004/t20100419_2825400.shtml.
[5]
段从宇, 伊继东. 教育精准扶贫的内涵、要素及实现路径. 教育与经济, 2018, (5): 23-29.
[6]
赵兴龙. 精准扶智:内涵与典型实践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远程教育, 2019, (7): 5-12,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