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布时间为序
2月2日,科学技术部印发《国家高新区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国家高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至0.4吨标准煤/万元以下,其中50% 的国家高新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低于0.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削减率4% 以上,部分高新区实现碳达峰。 (来源:科学技术部)
2月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该通知中提出,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3批(每批不超过3年)重点支持1 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这些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并通过支持部分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强化服务水平,聚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来源:财政部)
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该措施中强调,要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提高中药产业发展,增强中医药发展动力活力,完善中西医结合制度,实施中医药发展重大工程,提高中医药发展效益,营造中医药发展良好环境。 (来源:中国政府网)
2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旨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强化地理标志保护,深化地理标志管理改革,推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激励保护积极性,推广保护和管理经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2月18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鼓励农业转基因生物原始创新和规范生物材料转移转让转育的通知》。该通知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生物育种创新在塑造农业科技竞争新优势中的核心作用,根据《生物安全法》《种子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应用相关活动。 (来源:农业农村部)
2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价工作指南(试行)》。该指南中明确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价工作的范围、依据、材料、有关程序及评价指标体系等事项,旨在规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评价工作,指导工程中心编制评价材料。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要求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来源:中国政府网)
2月2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该意见中提出,到2035年,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绿色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重点行业、重点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来源:中国政府网)
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来源:中国政府网)
2月23日,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办法(暂行)》。该办法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部署,落实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规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和运行。 (来源:科学技术部)
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该纲要中强调,到21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来源:中国政府网)
2月25日,科学技术部印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该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西部地区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产业加快发展。到2035年,西部地区创新格局明显优化,形成以科技创新引领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有力支撑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西部地区成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 (来源:科学技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