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速览(2021年4—5月)
Policy Overview (April, May, 2021)

以发布时间为序

4月1日,科学技术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该方案提出,以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以"科创+产业"为抓手,以高标准创新能力建设为支撑,促进长三角基层加强合作和跨行政区域协调联动,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着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典范,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形成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的协同创新共同体,建成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        (来源:科学技术部)

4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工作的通知》发布。该通知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创新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构建高效运行的科研体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促进技术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包容审慎监管新产业新业态。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4月15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发布。该进口税收政策旨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科技创新。        (来源:中国政府网)

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开始施行。该法旨在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法是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一部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法律,标志着我国生物安全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        (来源:中国人大网)

4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5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框架初步形成,比较科学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初步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政策制度逐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府考核评估机制初步形成,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保护生态环境的利益导向机制基本形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能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完善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全面形成,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为基本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生态环境部)

4月26日,科学技术部印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 7号),推动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来源:科学技术部)

4月29日,科学技术部、中国农业银行印发《关于加强现代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意见》。该意见重点包括: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科技金融服务工作、建立政银"双向多级联动"工作机制、加大现代农业科技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重点支持种业科技创新和种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扶持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加快成长、多措并举做好综合服务等9个方面。        (来源:科学技术部)

5月3日,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十四五"期间支持科普事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该通知指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公众开放的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站、台)、气象台(站)、地震台(站),以及高校和科研机构所属对外开放的科普基地,进口自用科普影视作品播映权而进口的拷贝、工作带、硬盘,以及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科普仪器设备、科普展品、科普专用软件等科普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来源:中国政府网)

5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主要包括巩固基础教育脱贫成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3部分建设内容。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月1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的通知》发布。该通知旨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充分响应创新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需求,更大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切实提高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满意度,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优化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5月11日,《科技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1年中央级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工作的通知》发布。该通知指出,评价考核是《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确定的重点任务,是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奖惩机制的重要依据。同时,评价考核结果还将作为科技创新基地、科研机构等评估的重要依据。        (来源:科学技术部)

5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统筹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根据能源结构、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气候环境等,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5月3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自然资源部印发《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该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政策机制更加完善。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