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布时间为序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移动物联网“万物智联”发展的通知》印发。该通知提出,到2027年,基于4G(含LTE-Cat1,即速率类别1的4G网络)和5G(含NB-IoT,窄带物联网;RedCap,轻量化)高低搭配、泛在智联、安全可靠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5G NB-IoT网络实现重点场景深度覆盖。5G RedCap实现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规模覆盖,并向重点乡镇、农村延伸覆盖。移动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力争突破36亿,其中4G/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占比达到95%。支持全国建设5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集群,打造10个以上移动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亿级连接的应用领域,打造一批千万级连接的应用领域。
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印发。该意见提出,到2027年,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普遍树立,食物来源渠道得到有效拓展,森林、草原、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物产业稳步发展,构建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有力。到2035年,食物产业链条健全完善,食物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面建成,食物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据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印发。该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全国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8.65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耕地保护责任全面压实,耕地质量管理机制健全,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密规范,各类主体保护耕地、种粮抓粮积极性普遍提高,各类耕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支撑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据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印发。该意见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引领,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为抓手,以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着力点,以深化就业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不发生规模性失业风险为底线,持续促进就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实现劳动者工作稳定、收入合理、保障可靠、职业安全等,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主要任务包括6个方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促进协调联动;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凝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合力。
9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印发。该意见提出,到2030年,煤炭绿色智能开发能力明显增强,生产能耗强度逐步下降,储运结构持续优化,商品煤质量稳步提高,重点领域用煤效能和清洁化水平全面提升,与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
9月30日,国务院公布《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旨在规范网络数据处理活动,保障网络数据安全,促进网络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条例》主要就5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①提出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总体要求和一般规定;②细化个人信息保护规定;③完善重要数据安全制度;④优化网络数据跨境安全管理规定;⑤明确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义务。
据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提出,到2025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初步建立,资源供给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数据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重点行业、地区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明显成效,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企业,公共数据资源要素作用初步显现。到2030年,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制度规则更加成熟,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全面建成,数据流通使用合规高效,公共数据在赋能实体经济、扩大消费需求、拓展投资空间、提升治理能力中的要素作用充分发挥。
10月14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制修订国土空间规划基础通用、编制审批、实施监督、信息技术等方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30余项,推动国土空间规划标准体系巩固完善并有序运行;推动开展标准宣贯、培训与应用评估等一系列活动,总结推广一批标准实施典型案例;探索推进标准化建设激励机制,充分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化工作;健全标准实施的评估反馈机制,开展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博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对持续深化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系统部署。该意见指出,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支撑;要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强化国家战略人才培养前瞻布局。该意见强调,要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统筹领导。加大博士研究生教育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稳定支持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培养单位先行先试、分类分批开展改革试点。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1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提出,通过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思想政治引领更加扎实,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激情动力更加高涨,主人翁地位更加显著,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产业工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力争到2035年,培养造就2 000名左右大国工匠、10 000名左右省级工匠、50 000名左右市级工匠,以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各级工匠人才为引领,带动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10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人民防空科研创新和应用转化管理办法》,旨在促进人民防空领域技术进步、装备迭代,激发经营主体、科研单位创新活力,引导有序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推广应用等环节工作。该管理办法提出,树立创新导向,鼓励经营主体研发投入与市场开拓良性循环,市场作用与激励机制相结合。树立发展导向,以提升国防动员实效为目标,推广先进与淘汰落后相结合。树立产业导向,促进产、学、研、用一体发展,技术研究与产品转化相结合。其中,科研类型主要包括基础研究、设(装)备研究。基础研究侧重理论性研究、前瞻性研究,承担主体以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为主,成果形式以标准范式、技术储备为主。设(装)备研究侧重人员防护、监测感知方面设备、装备研发,承担主体以经营主体为主,成果形式以新型产品为主。
10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①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电力装备制造业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超过75%、90%。②标杆引领作用持续增强,建成15个左右国家级智能工厂、5家左右数字领航企业、10个左右5G工厂。③支撑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建设3个左右电力装备制造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培育10个左右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优秀解决方案服务商。到2030年,电力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环节完成深度数字化改造,人工智能赋能效果明显,数字化改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该计划提出,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工作安排,分阶段推进。2024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智慧农业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到2026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 探索一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智慧农(牧、渔)场技术模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10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数据局印发《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总体建设方案》。该建设方案提出,到2027年,材料领域数据资源汇聚能力、流通活力明显增强。搭建形成“1+N”的新材料大数据中心架构体系(1个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主平台、N个数据资源节点)。探索形成公益性服务引领、市场化运作为主的稳定运营模式。形成30个以上数据资源节点、30项以上材料大数据算法软件和工具、20种以上典型关键材料和产品的数据赋能应用示范。到2035年,新材料大数据中心体系全面建成并稳定运行。实现全国材料领域数据的汇聚、处理和开发,数据规模进入国际第一梯队;持续提供引领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大数据技术产品和服务,形成数据驱动的材料创新发展范式;建立互利共赢、良性发展的运行模式,形成市场化的可持续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