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窗口
作者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读者登录
订阅 | 旧版入口 | English
 
  • 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作者投稿
  • 订阅指南
  • 联系我们
  • 过刊目录
###
DOI: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4):326-328
查看/发表评论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HTML
←前一篇   |   后一篇→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下载全文
我们在昆虫信息素方面的研究进展
杜家纬1
(上海昆虫研究所)
摘要
图/表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本文已被:浏览 3534次   下载 3727次
    
中文摘要: 在自然界,雌蛾利用位于腹部的性信息素腺体释放极其微量的化学气味物质引诱雄蛾,雄蛾则借助于头部两根触角感受这种化学信息,循迹定向至雌蛾处进行交配。这种昆虫交配通信的方式是昆虫生命周期中最薄弱的环节。一个多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始终在揭示昆虫的这种通信方式上作了不懈的努力,但多数都以失败告终。1959年德国化学家Butenadt博士历经20年的艰难曲折首次报道了第一个蚕蛾性信息素的化学结构。人们开始越来越意识到昆虫信息素是一门蕴藏巨大应用潜力的学科,许多国家相继投入人力和财力进行开发和研究。
中文关键词: 昆虫信息素  亚洲玉米螟性信息素  雌蛾  全组分  通信系统  生态遗传学  研究进展  昆虫性信息素  欧洲玉米螟  研究工作
Abstract:
keywords: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
杜家纬 上海昆虫研究所 
Author NameAffiliation
  
引用文本:
杜家纬.我们在昆虫信息素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4):326-328.
.[J].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1991,(4):326-328.
 
 
您是第34746074位访问者!
1996-2021 中国科学院版本所有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02857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52号 邮编 100864 Email:bulletin@cashq.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