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窗口
作者登录 审稿登录 编辑登录 读者登录
订阅 | 旧版入口 | English
 
  • 首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作者投稿
  • 订阅指南
  • 联系我们
  • 过刊目录
###
DOI: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z1):4-6
查看/发表评论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HTML
←前一篇   |   后一篇→
本文二维码信息
码上扫一扫!
下载全文
序二
徐冠华
Preface II
Xu Guanhua
摘要
图/表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本文已被:浏览 6046次   下载 4635次
    
中文摘要: 2013年4月,第35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在北京召开,这对于全球遥感界来说具有重大意义。从1962年第一届国际环境遥感大会首次正式使用“遥感”一词算起,至今遥感走过了50年的历程。经过50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已经步入综合、协调和持续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与空间信息服务快速发展时期,新模型、新算法、新技术不断涌现,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以数字地球、大数据、云计算为基础的新型服务系统工程开始得到应用,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创新活力。
中文关键词:
Abstract:The convocation of the 3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in Beijing in April 2013 is of special importance to the global remote sensing community. It has been half a century since its first symposium took place in 1962. Because of the 50-year developmen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has embarked on a fast track toward coordinated, comprehensive, and sustained global Earth observation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ervices. As a result, new models, algorithms, and technologies are mushrooming with ever expanding application scopes. Newly engineered services, on the basis of Digital Earth,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have started to become applicable, showing an outburst of vigor, vitality, and creativity.
keywords: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基金项目:“对地观测及其信息处理”等研究领域,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地观测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能力。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形成了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环境卫星、导航卫星、对地观测小卫星以及载人飞船等对地观测体系,遥感技术也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生态环境评价、气象预报、减灾建设等领域,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同时,多形式的国际合作研究、国际会议、国际培训等活动架起了中国与国际发展的桥梁,中国的遥感正在影响世界。温故知新。《中国科学院院刊》“从空间看地球:遥感发展五十年”专辑向读者展示了过去50年来遥感技术、对地观测和数字地球的发展脉络。在庆祝遥感诞生50周年之际,我们对中国和全球遥感事业进行回顾,有助于梳理发展思路,借鉴先进经验,以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更好地利用遥感技术以及在其基础上蓬勃发展的空间对地观测和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应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作者单位
徐冠华  
Author NameAffiliation
Xu Guanhua  
引用文本:
徐冠华.序二[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z1):4-6.
Xu Guanhua.Preface II[J].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3,(z1):4-6.
 
 
您是第41046512位访问者!
1996-2021 中国科学院版本所有 备案序号: 京ICP备05002857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52号 邮编 100864 Email:bulletin@cashq.ac.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