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评价要善用文献计量法
发布时间:2019-05-10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于风程
点击数量:3583次
科研评价就是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对科研活动中的相关要素进行价值评定。科研评价通常采用专家定性判断方法和定量指标评价方法。 文献计量法是众多定量指标评价方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主要依据科学文献产出的数量和质量,从文献的内容特征和结构特征两个方面来作出客观评价。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受到数据收集困难、人工计算方法复杂等因素限制,文献计量法并未在实践中得到大规模运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出现的大型专业数据库和各种计量软件帮助文献计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可视化,大大提高了评价效率。 近些年,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评价因其具有客观、量化、直观、高效、易于比较等优点,越来越得到学术界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广泛认同。不少发达国家都注重采用文献计量法进行科研评价,进而促进本国科研实力的提升。在我国,文献计量方法在科研评价中也开始得到应用,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都将“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位次”列为发展目标之一,国内很多著名高校都不同形式地开展以文献计量为基础的科研评价。 大数据时代,党校科研评价也需要借鉴国际和国内高校科研评价的成功经验,善于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收集、分类、清洗、分析、预测,从而为科研决策提供精准服务,为实现一流的科研、建设“一流党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评价对象不同,党校科研评价应分为机构评价、学科评价和人才评价,主要围绕科研生产力、科研影响力和科研卓越性三个方面开展评价。 机构评价:从宏观上对某一党校的科研总体状况进行评价,以定标比超方法确定“一流党校”需要追赶的目标机构(如兄弟党校、高校、社科院等)后,与其横向比较,以明确党校科研差距,同时纵向对比分析党校科研历年状况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以此确定党校的科研方位,掌握人才的整体状况、学科建设状况,从而辅助制定党校科研发展规划、发展策略、学科布局及资源配置。 计量指标主要包括:机构(包括党校和目标机构)论文、著作、咨政报告采纳的数量,发文期刊情况(被S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数量及比例),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数量及比例,论文、著作影响力(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科研基金课题(课题的级别、数量),机构卓越性(H指数),机构高影响力作者(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进入同类研究人员前列),机构优势学科数量。 学科评价:对某一党校某一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明确其在国内的学术地位,掌握学科发展优势和潜势、劣势,分析其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学科前沿,此类前瞻性研究能够为合理制定学科发展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确定学科优先发展领域和重点资助领域,培养一流学科。 计量指标主要包括:该党校某一学科的论文、著作、咨政报告采纳的数量,发文期刊情况(被S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数量及比例),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数量及比例,论文、著作影响力(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科研基金课题(课题的级别、数量),学科卓越性(H指数),高影响力作者(发文量、被引量、H指数进入同类研究人员前列),在同类学科所处的学术位置(是否是优势学科、重点学科、潜势学科),学科发展态势(学术研究兴奋点的变迁、学科研究热点、前沿及未来走向)。 机构层面和学科层面的科研评价内容和方法上有重叠和交叉,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 人才评价:客观准确地评价具体党校人才队伍的科研水平和发展前景,一定程度上判断出其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及影响力,了解个人或团队在同行中的学术位置,激励科研人员提升科研工作绩效,同时辅助人事部门识别、选拔、引进和评估人才,培养一流学者。 计量指标主要包括:该党校的个人论文、著作、咨政报告采纳的数量,发文期刊情况(被SSCI、CSSCI、中文核心期刊收录的论文数量及比例),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著作数量及比例,个人论文、著作影响力(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热点论文),科研基金课题(课题的级别、数量),学者卓越性(H指数)。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开展科研评价也存在其局限性,简单地采用某个或者少数几个指标的单一评价方法往往会带来信度和效度缺陷,易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弊端。为克服文献计量的局限性,更好地发挥其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实践中还须坚持以下几点。第一,正确认识基于文献计量的科研评价。文献计量分析只是对过往事实的总结和评价,推动决策向理性和量化迈进,有其局限性,不能把其理解为判断个人、机构科研工作成果的唯一标尺。第二,文献计量评价要强化科学性和质量导向。要根据科研评价对象不同特点,科学选择评价指标和数据库,同时选取的评价指标要具有质量属性,注重多属性评价,建立定量指标的质量标准对数量标准的单向替代机制。第三,明确文献计量评价适用范围。文献计量法非常适合对机构科研影响力之类的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进行宏观评价和中观评价,但是在人员评价、项目评价此类微观评价活动中,宜同时采用代表作制度、分类评价等方法对文献计量方法予以完善。第四,文献计量评价与专家评价相结合。既要发挥文献计量的客观、简便和公正的优势,为专家提供一个基于客观数据的量化评估体系作为准确判断的基准和参考,也应借助专家专业素养弥补文献计量的盲点。第五,评价报告要直观,具有可操作性。 推荐文章
专题
|